【www.shhhjz.cn--休闲旅游】
推进是一个中文单词,发音为TuījìN描述对某物的运动状态施加影响,使其继续朝某一方向运动向前运动。在军事上,它意味着以武力推进。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域旅游讲话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全域旅游讲话
行百里者半九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情怀,以建功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努力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一要推进制度建设。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把加强和完善旅游领域各方面的制度作为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大事来抓,不断提高旅游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要积极顺应综合产业综合抓的特点,建立旅游市场综合管理机制,健全旅游投诉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完善行业管理标准和自律机制,构建旅游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责任清单,推进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等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理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破除区域壁垒障碍,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到统一规划,整体开发,综合利用,利益共享,实现资源保护、管理、经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创新旅游用地政策,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区分不同项目用地性质和途径,用好用足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鼓励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住、互换等方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用地。要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
二要深化文旅融合。要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要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物遗迹、非遗文化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等文化产品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进一步拓展剧场、演艺、动漫等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努力打造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旅游精品,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推动旅游业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要加大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力度,用文化创意提升旅游产品设计水平,推进旅游文创产业发展。
三要推进产业升级。产业发展要积极顺应消费升级的变化。要继续加大旅游产业融合开放力度,大力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开发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好项目好产品,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集聚区,加快构筑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要落实中小旅游企业扶持政策,促进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壮大旅游市场主体。要大力培育邮轮游艇旅游、高端医疗旅游、山地旅游、海洋海岛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低空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科技水平、绿色含量,注重打造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切实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
四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在大众旅游时代的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仍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提升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任重而道远。要聚焦主攻方向,持之以恒地推进“厕所革命”,努力提高城乡公厕管理维护水平,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旅游发展基金和地方各级政府投资对“厕所革命”的支持力度。要主动顺应自助游、自驾游发展趋势,优化交通体系,健全交通网络,改善通达条件,重点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切实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积极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增设观景台、自驾车房车营地和公路服务区等设施,大力推进风景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旅游交通休闲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机场、码头、车站、乡村等重点地区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海洋、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与服务。要着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游乡村,让游客消费更便捷。
五要推进红色+乡村旅游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文化基础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渠道,具有突出的综合带动优势,也是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方向。我们要按照总书记关于红色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复合型产品,探索出发挥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富民功能、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好路子。当然,在融的过程中,红色旅游还是要强调“红色”这个核心,旗帜鲜明地突出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乡村旅游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农村实际和旅游规律要求出发,坚持“生态优先、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共建共享”,强化规划引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规范和发展乡村民宿,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六要推进示范引导。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力抓手和现实路径。71家示范区创建单位通过首批验收认定,是各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体现,在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创建方式、创建路径、创建成果上各具特色,为各创建单位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旅游扶贫富民创新发展、城乡统筹创新发展、生态依托创新发展、景城共建创新发展、休闲度假创新发展、资源转型创新发展、边境开发开放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启发借鉴意义都很强。各地要善于学习借鉴这些示范区的好做法好经验,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第2篇: 全域旅游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强化措施,举全区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文旅大发展带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刚才,XX同志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具体、很到位,特别是市旅游局XX局长应邀出席会议,对创建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具体要求,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指导,也体现了对XX创建的重视和支持,请大家务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域旅游是将区域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通过全域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合理布局、服务提升、系统营销、全民参与,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全域旅游的要素也从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拓展为“文商养学闲情奇”。特别是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时指出,XX具有“两个明显优势”,其中一个就是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优势,要发挥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革命遗迹丰富的优势,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革命圣地的核心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既是发展战略、发展方向,也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光荣使命。
第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区三产占GDP比重达到X%,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为X%,旅游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带动效应,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打通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支点。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发挥优势、乘势而上,牢牢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把全域旅游作为XX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坚定不移走好创新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助力作用十分明显,可以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推动城市产业链与乡村产业链融合,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通道,拓展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优化旅游要素资源配置,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蓄积强劲动能。
三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传播XX精神、提升革命圣地形象的重要举措。XX是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XX精神三大教育基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而XX区是展示XX城市形象和活力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要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革命圣地形象和知名度,吸引全国人民来XX加油补钙铸魂、接受精神洗礼。
二、聚焦目标、彰显特色,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建设全国、全世界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为目标,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形象围绕旅游塑”,突出项目带动、产品研发、业态融合、环境打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一是以项目引领为根本,推进全景式建设。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的突破口。要坚持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XX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全力构建以研学培训、文化演艺、节会会展、民宿康养四大板块为引领,以XX千古情、XX河谷、XX红色小镇、XX希望小镇四大景区为支撑,XX、XX、XX、XX四大区域为纽带的全域旅游整体新架构。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围绕全域创建战略,明确全景建设路径,不断优化提升全域旅游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把产品做精、把配套做强、把形象做优,形成XX全域游大地图。要树立投行思维,创新招商模式,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重大项目和行业标杆企业,不断导入新资源、嫁接新模式、塑造新优势,打造高层次、差异化的精品旅游项目。
二是以产品升级为核心,加速品牌化打造。产品供给决定承载能力,品牌建设成就旅游名城。要做好红色文章,用足用活“家门口”红色资源,深入开展以XX十三年为主干的党性教育,构建新时代XX精神的升华地、体验地、共鸣地,全力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全域旅游示范区”。要做优产品供给。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抓好旅游新业态、新市场、新产品培育开发,丰富旅游供给、推动产品升值,让XX故事、圣地文化生出真金白银。要做强节会宣传。全面推进区域交流、文旅节会、赛事活动的宣传推介,创新引流模式、营销模式,持续办好夜市文化节、电竞大赛等系列活动,做到“周周有节会、月月有主题”,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是以产业融合为主线,创新多业态模式。产业融合是全域旅游的趋势和形态。要推动“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景区化建设,大力推广“XX有我一棵(亩)苹果树”认养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环绕城区休闲体验绿色长廊。要推动“旅游+工业”融合发展。依托综合产业园、XX料产业园和XX小镇三大园区建设开发,精准落地保税区、酒店群、文旅康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龙头项目,完善观赏、研学、展示、休闲、购物等配套功能,打造充满生机活力旅游新地标,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推动“旅游+服务”融合发展。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为广大游客提供沉浸式、多元化的旅游服务产品,让来X客人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人均消费,全面加速XX旅游转型升级。
四是以优化服务为关键,提供高品质体验。当今是全民旅游时代,一边是旺盛的旅游意愿,一边是日益多元、个性的旅游需求。要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城市“双修双改”、城市精细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提标扩面游客服务中心、城市驿站、无线网络覆盖等便民服务举措,加大对旅游行业乱象的监管和整治力度,让来X游客玩得开心、游得舒心。要构建智慧旅游体系,推动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城市大脑有效衔接,将辖区内的景区景点、酒店民宿、节会赛事等信息资源整合打包、动态更新,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实现“一部手机游XX”,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夯实责任、凝聚合力,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系统工程,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作为、担当负责,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要亲力亲为,凝聚工作合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高、要求严、任务重。创建领导小组要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定期督导调度、定期解决问题。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一把手”要亲自抓、带头干,做到全心投入、全程参与、全力支持,确保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有效落实。
二是要宣传引导,全民共建共享。要大力倡导“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事事关系旅游环境、处处要为旅游服务”的文明理念,加快构建旅客、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广大居民“四位一体”的和谐关系,让全域旅游创建成为XX群众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要创新宣传方式,瞄准目标市场,做好品牌宣传,强化精准营销,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的商气、人气和烟火气。
三是要严格督导,务求工作实效。要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内容,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管理。要常态化督查检查,不定期回头看,加大对创建工作的监督。要将创建全域旅游工作与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工作推动不力、影响创建整体进度的,在全区予以通报并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同志们,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既是发展机遇,也是重大责任。让我们紧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夺标拿牌目标,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如期高效完成各项创建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审验收,为XX新时代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第3篇: 全域旅游讲话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安顺市全域旅游推进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在疫情中受到重挫,如何摆脱疫情影响快速恢复元气,按照既定的思路和目标蓬勃向上发展,需要认真地研究。下面,围绕当前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加速安顺旅游业发展,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怎样抓好安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安顺旅游的现状
安顺的旅游可以用“三个五”来总结:“五大特点”“五个持续向好”“五个方面问题”。
(一)安顺旅游具有“五大特点”。一是资源多。就单项的旅游资源而言,以市州为单位看,放在全国都算多的。二是起步早。全国还没有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抓的时候,黄果树就已游客不断。贵州省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就是在安顺黄果树召开的。三是名气大。在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黄果树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不知道黄果树的人很少。四是区位优。现在贵阳安顺同城化发展,安顺毗邻省会贵阳,旅游景区基本都集中在交通要道上。五是后劲足。安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培育等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二)安顺旅游业发展表现出“五个持续向好”。一是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向好。近三年,全市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速都是20%以上,和全省一样实现“井喷”。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31个,在全省最多。近年先后荣获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等称号。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向好。自2014年安顺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以来,连续举办六届,累计实施重点旅游建设项目160余个,每次旅发大会都极大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包括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酒店等,甚至“无中生有”发展了一批蹦极、跳伞、露营等旅游项目,全市旅游接待能力,床位数、房间数、酒店数大幅提升。三是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持续向好。率先在全省探索大管委管理模式,整合黄果树、龙宫、大屯堡等景区,组建黄果树旅游区管委会,成功构建全市一盘棋、一体化的“大旅游”管理模式。四是旅游宣传营销持续向好。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管委会充分应用智慧旅游信息化手段,率先在全省推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中国瀑乡·秀美安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五是旅游助推脱贫的作用和效果持续向好。安顺近年打造了很多乡村旅游点,带动旅游产品销售、人员流动、服务发展、就业保障等,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扶贫车间都在生产旅游产品,旅游发挥的脱贫作用和效果持续向好。
(三)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旅游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很好转化为经济优势。安顺旅游资源面积占国土资源面积的12%,远高于全省4%和全国1%的平均水平,但发挥的经济效益与之不相匹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A级景区在我们安顺,但更多停留在门票经济上,一流的旅游资源,在开发、管理、服务以及转化为经济效益上,没有与一流资源相匹配。2019年,我市旅游综合收入(1061.59亿元)仅为贵阳(2889.19亿元)的36.7%、遵义的(2106.3亿元)50.4%。二是旅游有效供给与市场消费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还需要做文章,按照旅游发展新、老“六要素”要求,我们在文旅融合、旅游商品、食住行等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旺季容不下人,淡季没有人;白天容不下人,晚上留不住人。“夜间游”业态也是安顺十分明显的短板,2019年全市客房平均出租率不足50%,旅游这张靓丽的名片对安顺发展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三是旅游市场主体小、弱、散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缓慢,旅游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各景区之间各自为政,没有真正形成“点、线、面”全域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旅行社21家,仅占全省(606家)的3.5%,是贵阳市(329家)的6.4%,是遵义市(59家)的35.6%,而且本地旅行社主要是组织游客外出旅游,很少组织外地游客到安顺。安顺旅游资源富集,但还是黄果树一枝独秀,缺乏高水平的本地旅行社,就无法掌握旅游市场主动权。以安顺旅游资源、旅游大市的现状来说,旅行社数量至少应该占全省10%。四是全域规划安顺旅游的研究、落实还不够。各县(区)、各景区、各平台公司各自为政、自主开发、自求盈亏。全域旅游是指区域性都是旅游景点,但安顺“慢游”交通系统不完善、路网体系不闭合、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差异化要求;旅游智能化程度较低,网络旅游攻略领域没有足够重视;多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深,特别是文旅融合开发方面,其他市州比如黔东南,酸汤鱼一道菜、“高山流水”敬一碗酒、侗族大歌一场文化演出令人印象深刻,而安顺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中完全没有彰显特色。五是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逐年下滑。2017年全省综合排名第四位,2018年排第八位,2019年全省挂末,这不是安顺旅游产业应有的地位。各级各部门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我们拥有最好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差的考评,旅游产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希望大家以今天的全域旅游推进会为转折点,真正重视安顺全域旅游和军民融合两张名片的打造,以目标为导向、问题为导向、结果为导向,精准抓好落实,全力打好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翻身仗”。
二、理清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
通过反复研究,提出要聚焦“一个抓手”,突出“两个重点”,实施“三大工程”,推进“四大建设”的安顺全域旅游发展思路。
(一)聚焦“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和示范县(区)”这一抓手。从安顺全市来讲,就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从各个县区来讲,就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文旅厅明确表示支持安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从全省来看安顺也最有条件创建成功,因为我们县区数量少,旅游资源富集、基础好。按照验收细则,安顺只要有5个县区通过国家级验收认定,就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大家要坚定信心。
“全域旅游”概念是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2018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明确将海南省打造为中国第一个全域旅游省。“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我总结为三句话: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旅游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全域旅游实现了,就能带动区域内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全域旅游关键抓什么?具体化来说就是抓“三张网”。一是旅游交通网。“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旅游交通网是最关键的第一张网,要实现快进慢游相结合,方便快捷、线路闭合。二是公共服务网。游客进入安顺境内希望得到的服务,我们都要能提供,自主全方位、高中低端结合。三是智慧旅游网。现在提全域旅游,必须是“一网全域通”“一号万事成”,只要进入安顺境内,登录一个网站,各项服务都能做到。
如果要再深入的分析,全域旅游和传统旅游比较还有6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单一的景点景区建设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性作为目的地发展模式的转变。进入安顺境内就是旅游,不是说一定要到黄果树、到龙宫才是旅游。游客进入安顺境内,进入安顺高铁站、机场开始就是旅游的享受。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我们现在还停留在门票经济上,全域旅游带来的收入增长应该是全产业链的收入增长。三是从导游、旅行社运作的封闭式向自由流动的开放式转变。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旅游都离不开导游、旅行社,但是运作要向自由、开放式转变。四是从粗放低效向高效精致转变。粗放低效就是依靠环境资源的破坏、巨大的投入,但效益很低,而全域旅游是整体打造完以后基本上零投入,但带来的是高收入、高回报。五是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要实现今后所有在安顺的市场主体都是旅游产业主体,工业企业、农业企业、甚至农业基地、机关单位都是全域旅游的参与者和共享者。六是旅游部门单一抓向党政主导、各行各业参与抓转变。全域旅游不单独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是全安顺人民的事情。
“全域旅游”最初提出的时候,时任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提出了“六个全”:“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今天再加一个“全天候经营”,扩展成“七个全”,今后要围绕这七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全域旅游。
(二)突出“疫情防控、市场主体”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疫情防控。当前国外疫情势头蔓延,防范输入压力很大,旅游流动性大,所以当前旅游业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按照我们既定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措施做到位。现在,基本上餐饮、住宿等各行各业都可以开放,但是主体责任必须落实到位,谁经营谁主管谁负责。各县区、各部门必须抓好三件事情:一是所有医疗服务点不能擅自接诊发热病人,发现后必须第一时间报告指定医院。二是全社会要再宣传、再动员,对任何进入安顺境内的人必须如实报告个人行踪。三是公安防控工作,原则上不是安顺身份证,不是从安顺境内出去的,从疫区国家回来的人,不得进入安顺。第二个重点,市场主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旅游业的恢复,3月2日谌贻琴省长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做了详细安排。3月11日省政府印发了《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黔府办发电〔2020〕116号),从资金奖补、项目实施、旅游惠民、信贷支持、融资担保、以工代训、酒旅融合、精准营销、门票优惠、差异化支持等10个方面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抓好落实。3月13日分管副省长胡忠雄到小河湾现场调研指导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提出了“规划引领、效益优先、关联三农、注重市场运作”等要求,并指出贵州还没有全国百强旅行社,今年省里将集中力量打造4至5个。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要系统研究,推动本地旅行社从今年起要提档升级,旅行社数量、质量以及在全国的排位都要提升。
(三)实施“产业升级、景区提升、产品创新”三大工程。一要围绕项目的谋划,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抓经济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在项目上,从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包装线路、发展旅游企业都是项目,发改、旅游和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高水平编制规划、大手笔规划线路、大力度推进旅游多元化发展,统一规划,整体打造。训华书记特别讲过安顺在气候资源环境方面具有极大比较优势,我们要在康养和旅游文化方面进一步加强发展。二要围绕基础设施,实施景区提升工程。在建的旅游领域工程要倒排工期、快速完工、投入运营。相关县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督查督办局要盯紧。要加强景区景点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各县区要研究旅游线路重要节点上的配套。今年要在“夜间游”方面形成突破,西秀区已经在研究虹山湖4A级景区如何发挥经济效益,经开区在娄湖等为载体的“夜间经济”消费要实现突破。三要围绕文旅融合,实施产品创新工程。这是安顺旅游很大的发展潜力,宣传、文化部门要好好地研究一下。文化的东西不能躺在博物馆睡大觉,要让千百年扎根在土地上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当代的经济活力。我们经常讲若飞精神、顶云经验、屯堡文化,在当下怎样发掘出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若飞精神在今天怎样激励我们的干部推动工作?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很重要,机构改革组建了文化广电旅游部门,不光要抓旅游还要抓文化,在文化创意旅游商品的开发上,要凝聚安顺地域文化特色和本地资源,开发方便携带、成本低廉而又有文化品位、利润丰厚的旅游商品,同时还能宣传推介安顺,每个县(区)至少得开发几种出来。
(四)推进“旅游营销、服务质量、管理效能、人才队伍”四大建设。一是旅游营销要专题深入研究。网上网下怎样用黄果树这样的旅游龙头来宣传好。二是服务质量要和营商环境、“创文”工作全方位联系在一起,要加大旅游执法和行业管理,多层次、全方位做好服务提升。三是推进管理效能建设,从政府方面来说,旅发领导小组要发挥作用,定期调度安顺旅游发展工作,加强督查考评,阶段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要“送出去、引进来”,加大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开发、扶持力度。各级组织部门、文旅部门以及地方高校要结合安顺全域旅游实际,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抓旅游工作队伍建设,配齐精兵强将。
三、扎实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十件实事”
第一,重点景区景点的打造升级、按期投入营运。加快格凸河景区升级打造,2020年5月实现营业;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今年必须投入运营;通过景区线路串联,带动“大兴东”起死回生。第二,黄果树景区改造升级。贵州(镇宁)西部游客集散中心今年要完成基础建设,明年5月前全方位运营;黄果树景区入口改造今年5月份要完成;实施好管委会、集团公司交叉任职制度;黄果树党工委、管委会和集团公司要加快扶梯经营权收回;发挥各国里项目的联动效应,加快“夜间游”业态开发;加快景区线路包装打造,充分发挥黄果树景区对安顺旅游产业带动作用。黄、龙、屯、格一体化,不仅是管理体制上的一体化,根本还是线路、资源线路的一体化。第三,旅游系列商品的开发。文旅、宣传、商务等部门要牵头研究,开发有标志性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每个县(区)结合自身特点研究3至5种文创产品、旅游商品,集中在全市旅发大会上进行展示,部分平台公司可以研究转型发展旅游产业。第四,旅行社打造升级。市级层面重点提升改造1家旅行社,冲击全国、全省十强,每个县区增加1至2家旅行社,占全省份额至少10%以上。要实现质量上提升,在服务、线路包装、对外推介等方面要经营有方、产生效益;职能上转变,改变“1日游”状况,研究以安顺为中心、辐射周边市州景点的“多日游”。研究对旅行社奖补政策,以及对引进旅游集团的奖补措施。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等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来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第五,开好第七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确定主题、预定目标、开出效果,对大会召开后在基础设施改善、对外宣传、游客量拉动、旅游线路策划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收获进行评估。围绕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认真谋划筹备黄果树半程马拉松等国际赛事,积极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第六,打造、升级、新建一批乡村旅游景点。结合农村宅基地管理以及脱贫攻坚结束以后农村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对原有乡村旅游景点改造升级,每个县(区)至少新打造1个乡村旅游景点,力争今年新打造10个乡村旅游点。对纳入国家保护的传统村落列为乡村旅游打造点,不能简单地大拆大建。第七,黄果树景区各国里项目今年要建成开业。第八,旅游文化的开发。宣传、文旅部门总体牵头,全市有关部门参与,有序打造“一首歌、一台戏、一张导游图、一本解说词、一部宣传片、一位形象大使、一张检索(攻略)网”等等,必须求奇求特,做成精品。第九,开展旅游“十佳”系列评选活动。开展“十佳导游”“十佳示范乡村旅游点”“十佳酒店”“十佳餐饮”“十佳旅行社”等系列评选活动。第十,编好“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要请专家策划,认真研究,一是要统筹“十个注重”:注重全域与特色、注重区域与精品、注重商务与培训、注重文化和文产、注重养生和健身、注重休闲与度假、注重探险与赛事、注重信息与科技、注重快进与慢游、注重宣传与推介;二是突出“七个全”:“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全天候经营”;三是充分体现新、老旅游“六要素”:传统“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基础,新推“康、养、学、闲、情、奇”六要素是拓展;四是要有项目清单,详细列出“十四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项目清单;五是要有经济效益测算,对老百姓收入、对财政税收、对GDP、对三次产业联动带动等,要有一个科学、精准的经济效益测算。
“全域旅游”是安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下去。同时我们要增强信心,安顺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成为贵州省第一个成功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州。发展的思路理清了、问题分析准了,最根本还是抓落实,下步要把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责任,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方位把安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4篇: 全域旅游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X市全域旅游推进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在近两年疫情中受到重挫,如何摆脱疫情影响快速恢复元气,按照既定的思路和目标蓬勃向上发展,需要认真地研究。下面,围绕当前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加速X旅游业发展,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怎样抓好X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X旅游的现状
X的旅游可以用“三个五”来总结:“五大特点”“五个持续向好”“五个方面问题”。
(一)X旅游具有“五大特点”。一是资源多。就单项的旅游资源而言,以市州为单位看,放在全国都算多的。二是起步早。全国还没有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抓的时候,X就已游客不断。X省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就是在XX召开的。三是名气大。在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X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不知道X的人很少。四是区位优。现在X同城化发展,X毗邻省会X,旅游景区基本都集中在交通要道上。五是后劲足。X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培育等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二)X旅游业发展表现出“五个持续向好”。一是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向好。近三年,全市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速都是X%以上,和全省一样实现“井喷”。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X个,在全省最多。近年先后荣获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等称号。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向好。自X年X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以来,连续举办六届,累计实施重点旅游建设项目X余个,每次旅发大会都极大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包括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酒店等,甚至“无中生有”发展了一批蹦极、跳伞、露营等旅游项目,全市旅游接待能力,床位数、房间数、酒店数大幅提升。三是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持续向好。率先在全省探索大管委管理模式,整合X、龙宫、大屯堡等景区,组建X旅游区管委会,成功构建全市一盘棋、一体化的“大旅游”管理模式。四是旅游宣传营销持续向好。X旅游集团公司、管委会充分应用智慧旅游信息化手段,率先在全省推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中国瀑乡·秀美X”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五是旅游助推脱贫的作用和效果持续向好。X近年打造了很多乡村旅游点,带动旅游产品销售、人员流动、服务发展、就业保障等,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扶贫车间都在生产旅游产品,旅游发挥的脱贫作用和效果持续向好。
(三)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旅游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很好转化为经济优势。X旅游资源面积占国土资源面积的X%,远高于全省X%和全国X%的平均水平,但发挥的经济效益与之不相匹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A级景区在我们X,但更多停留在门票经济上,一流的旅游资源,在开发、管理、服务以及转化为经济效益上,没有与一流资源相匹配。X年,我市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仅为X(X亿元)的X%、遵义的(X亿元)X%。二是旅游有效供给与市场消费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还需要做文章,按照旅游发展新、老“六要素”要求,我们在文旅融合、旅游商品、食住行等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旺季容不下人,淡季没有人;白天容不下人,晚上留不住人。“夜间游”业态也是X十分明显的短板,X年全市客房平均出租率不足X%,旅游这张靓丽的名片对X发展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三是旅游市场主体小、弱、散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缓慢,旅游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各景区之间各自为政,没有真正形成“点、线、面”全域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旅行社X家,仅占全省(X家)的X%,是X市(X家)的X%,是遵义市(X家)的X%,而且本地旅行社主要是组织游客外出旅游,很少组织外地游客到X。X旅游资源富集,但还是X一枝独秀,缺乏高水平的本地旅行社,就无法掌握旅游市场主动权。以X旅游资源、旅游大市的现状来说,旅行社数量至少应该占全省X%。四是全域规划X旅游的研究、落实还不够。各县(区)、各景区、各平台公司各自为政、自主开发、自求盈亏。全域旅游是指区域性都是旅游景点,但X“慢游”交通系统不完善、路网体系不闭合、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差异化要求;旅游智能化程度较低,网络旅游攻略领域没有足够重视;多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深,特别是文旅融合开发方面,其他市州比如黔东南,酸汤鱼一道菜、“高山流水”敬一碗酒、侗族大歌一场文化演出令人印象深刻,而X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中完全没有彰显特色。五是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逐年下滑。X年全省综合排名第四位,X年排第八位,X年全省挂末,这不是X旅游产业应有的地位。各级各部门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我们拥有最好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差的考评,旅游产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希望大家以今天的全域旅游推进会为转折点,真正重视X全域旅游和军民融合两张名片的打造,以目标为导向、问题为导向、结果为导向,精准抓好落实,全力打好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翻身仗”。
二、理清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
通过反复研究,提出要聚焦“一个抓手”,突出“两个重点”,实施“三大工程”,推进“四大建设”的X全域旅游发展思路。
(一)聚焦“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和示范县(区)”这一抓手。从X全市来讲,就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从各个县区来讲,就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文旅厅明确表示支持X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从全省来看X也最有条件创建成功,因为我们县区数量少,旅游资源富集、基础好。按照验收细则,X只要有X个县区通过国家级验收认定,就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大家要坚定信心。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我总结为三句话: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旅游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全域旅游实现了,就能带动区域内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全域旅游关键抓什么?具体化来说就是抓“三张网”。一是旅游交通网。“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旅游交通网是最关键的第一张网,要实现快进慢游相结合,方便快捷、线路闭合。二是公共服务网。游客进入X境内希望得到的服务,我们都要能提供,自主全方位、高中低端结合。三是智慧旅游网。现在提全域旅游,必须是“一网全域通”“一号万事成”,只要进入X境内,登录一个网站,各项服务都能做到。
如果要再深入的分析,全域旅游和传统旅游比较还有X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单一的景点景区建设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性作为目的地发展模式的转变。进入X境内就是旅游,不是说一定要到X、到龙宫才是旅游。游客进入X境内,进入X高铁站、机场开始就是旅游的享受。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我们现在还停留在门票经济上,全域旅游带来的收入增长应该是全产业链的收入增长。三是从导游、旅行社运作的封闭式向自由流动的开放式转变。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旅游都离不开导游、旅行社,但是运作要向自由、开放式转变。四是从粗放低效向高效精致转变。粗放低效就是依靠环境资源的破坏、巨大的投入,但效益很低,而全域旅游是整体打造完以后基本上零投入,但带来的是高收入、高回报。五是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要实现今后所有在X的市场主体都是旅游产业主体,工业企业、农业企业、甚至农业基地、机关单位都是全域旅游的参与者和共享者。六是旅游部门单一抓向党政主导、各行各业参与抓转变。全域旅游不单独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是全X人民的事情。
“全域旅游”最初提出的时候,时任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提出了“六个全”:“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今天再加一个“全天候经营”,扩展成“七个全”,今后要围绕这七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全域旅游。
(二)突出“疫情防控、市场主体”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疫情防控。当前国外疫情势头蔓延,防范输入压力很大,旅游流动性大,所以当前旅游业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按照我们既定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措施做到位。现在,基本上餐饮、住宿等各行各业都可以开放,但是主体责任必须落实到位,谁经营谁主管谁负责。各县区、各部门必须抓好三件事情:一是所有医疗服务点不能擅自接诊发热病人,发现后必须第一时间报告指定医院。二是全社会要再宣传、再动员,对任何进入X境内的人必须如实报告个人行踪。三是公安防控工作,原则上不是X身份证,不是从X境内出去的,从疫区国家回来的人,不得进入X。第二个重点,市场主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旅游业的恢复,X月X日谌贻琴省长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做了详细安排。X月X日省政府印发了《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黔府办发电〔X〕X号),从资金奖补、项目实施、旅游惠民、信贷支持、融资担保、以工代训、酒旅融合、精准营销、门票优惠、差异化支持等X个方面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抓好落实。X月X日分管副省长胡忠雄到小河湾现场调研指导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提出了“规划引领、效益优先、关联三农、注重市场运作”等要求,并指出X还没有全国百强旅行社,今年省里将集中力量打造X至X个。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要系统研究,推动本地旅行社从今年起要提档升级,旅行社数量、质量以及在全国的排位都要提升。
(三)实施“产业升级、景区提升、产品创新”三大工程。一要围绕项目的谋划,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抓经济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在项目上,从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包装线路、发展旅游企业都是项目,发改、旅游和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高水平编制规划、大手笔规划线路、大力度推进旅游多元化发展,统一规划,整体打造。训华书记特别讲过X在气候资源环境方面具有极大比较优势,我们要在康养和旅游文化方面进一步加强发展。二要围绕基础设施,实施景区提升工程。在建的旅游领域工程要倒排工期、快速完工、投入运营。相关县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督查督办局要盯紧。要加强景区景点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各县区要研究旅游线路重要节点上的配套。今年要在“夜间游”方面形成突破,西秀区已经在研究X湖XA级景区如何发挥经济效益,经开区在娄湖等为载体的“夜间经济”消费要实现突破。三要围绕文旅融合,实施产品创新工程。这是X旅游很大的发展潜力,宣传、文化部门要好好地研究一下。文化的东西不能躺在博物馆睡大觉,要让千百年扎根在土地上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当代的经济活力。我们经常讲若飞精神、顶云经验、屯堡文化,在当下怎样发掘出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若飞精神在今天怎样激励我们的干部推动工作?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很重要,机构改革组建了文化广电旅游部门,不光要抓旅游还要抓文化,在文化创意旅游商品的开发上,要凝聚X地域文化特色和本地资源,开发方便携带、成本低廉而又有文化品位、利润丰厚的旅游商品,同时还能宣传推介X,每个县(区)至少得开发几种出来。
(四)推进“旅游营销、服务质量、管理效能、人才队伍”四大建设。一是旅游营销要专题深入研究。网上网下怎样用X这样的旅游龙头来宣传好。二是服务质量要和营商环境、“创文”工作全方位联系在一起,要加大旅游执法和行业管理,多层次、全方位做好服务提升。三是推进管理效能建设,从政府方面来说,旅发领导小组要发挥作用,定期调度X旅游发展工作,加强督查考评,阶段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要“送出去、引进来”,加大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开发、扶持力度。各级组织部门、文旅部门以及地方高校要结合X全域旅游实际,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抓旅游工作队伍建设,配齐精兵强将。
三、扎实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十件实事”
第一,重点景区景点的打造升级、按期投入营运。加快格凸河景区升级打造,X年X月实现营业;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今年必须投入运营;通过景区线路串联,带动“大兴东”起死回生。第二,X景区改造升级。X(镇宁)西部游客集散中心今年要完成基础建设,明年X月前全方位运营;X景区入口改造今年X月份要完成;实施好管委会、集团公司交叉任职制度;X党工委、管委会和集团公司要加快扶梯经营权收回;发挥各国里项目的联动效应,加快“夜间游”业态开发;加快景区线路包装打造,充分发挥X景区对X旅游产业带动作用。黄、龙、屯、格一体化,不仅是管理体制上的一体化,根本还是线路、资源线路的一体化。第三,旅游系列商品的开发。文旅、宣传、商务等部门要牵头研究,开发有标志性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每个县(区)结合自身特点研究X至X种文创产品、旅游商品,集中在全市旅发大会上进行展示,部分平台公司可以研究转型发展旅游产业。第四,旅行社打造升级。市级层面重点提升改造X家旅行社,冲击全国、全省十强,每个县区增加X至X家旅行社,占全省份额至少X%以上。要实现质量上提升,在服务、线路包装、对外推介等方面要经营有方、产生效益;职能上转变,改变“X日游”状况,研究以X为中心、辐射周边市州景点的“多日游”。研究对旅行社奖补政策,以及对引进旅游集团的奖补措施。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等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来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第五,开好第七届X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确定主题、预定目标、开出效果,对大会召开后在基础设施改善、对外宣传、游客量拉动、旅游线路策划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收获进行评估。围绕旅游、体育融合发展,认真谋划筹备X半程马拉松等国际赛事,积极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第六,打造、升级、新建一批乡村旅游景点。结合农村宅基地管理以及脱贫攻坚结束以后农村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对原有乡村旅游景点改造升级,每个县(区)至少新打造X个乡村旅游景点,力争今年新打造X个乡村旅游点。对纳入国家保护的传统村落列为乡村旅游打造点,不能简单地大拆大建。第七,X景区各国里项目今年要建成开业。第八,旅游文化的开发。宣传、文旅部门总体牵头,全市有关部门参与,有序打造“一首歌、一台戏、一张导游图、一本解说词、一部宣传片、一位形象大使、一张检索(攻略)网”等等,必须求奇求特,做成精品。第九,开展旅游“十佳”系列评选活动。开展“十佳导游”“十佳示范乡村旅游点”“十佳酒店”“十佳餐饮”“十佳旅行社”等系列评选活动。第十,编好“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要请专家策划,认真研究,一是要统筹“十个注重”:注重全域与特色、注重区域与精品、注重商务与培训、注重文化和文产、注重养生和健身、注重休闲与度假、注重探险与赛事、注重信息与科技、注重快进与慢游、注重宣传与推介;二是突出“七个全”:“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全天候经营”;三是充分体现新、老旅游“六要素”:传统“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基础,新推“康、养、学、闲、情、奇”六要素是拓展;四是要有项目清单,详细列出“十四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项目清单;五是要有经济效益测算,对老百姓收入、对财政税收、对GDP、对三次产业联动带动等,要有一个科学、精准的经济效益测算。
“全域旅游”是X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下去。同时我们要增强信心,X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成为X省第一个成功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市州。发展的思路理清了、问题分析准了,最根本还是抓落实,下步要把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责任,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方位把X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5篇: 全域旅游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同志就全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抢抓旅游产业发展新机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旅游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省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和推进,相继出台推动旅游提档升级、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等重要文件。市委、市政府先后举办了高规格的×发展大会、×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新干线,可以说,无论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还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旅游业都正逢其时、正当其势。
第一,发展有需要。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增”的需要。旅游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关联行业达到×多个,它的发展对商业、文化娱乐、住宿餐饮等行业都有着很强的带动效应,可以说是“一业兴、百业旺”。特别是立足当前,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意义重大。从我区来看,×年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达×%,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二是“转”的需要。旅游产业没有边界,它可以与“三次产业”、“四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旅游+”的形式,不断催生出文旅、农旅、康旅等一大批新产品、新业态,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三是“引”的需要。旅游资源不仅本身是财富,还能吸引财富。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良好的形象、优美的生态越来越成为企业和人才选择×、落户×、投资×的重要考量。可以说,旅游业就是树形象、促开放的“催化剂”,就是一个地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靓丽名片”。
第二,群众有期待。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对增收致富的期待。旅游业就业容量大、门槛低、方式活,能够带动大量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大水川、×峡、×山景区开发建设带动周边镇村群众增收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二是对品质生活的期待。当前旅游已进入大众化、休闲化时代,成为了老百姓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大家对更好的生态环境、更高的生活品质都有普遍期待。发展旅游业,在拓宽群众致富门路的同时,还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旅游服务。从这点来说,旅游业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和有效抓手。抓旅游产业实质上就是抓惠民工程、民生工程。
第三,现实有基础。主要体现在“三大优势”:一是区位交通优势。×自古是内地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素有“川×襟喉”之称。现在是×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正在建设的×平铁路物流基地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物流节点,这些都为吸纳各地游客提供了立体化的快速通道。二是历史文化优势。×历史悠久,……等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中国”二字最早出土于×镇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三是城乡环境优势。近年来,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一批“国字号”招牌的成功创建,我区城乡环境品质不断提升。这些都为我们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精准发力,推动旅游经济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提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见于行,落实落地。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大景区,全域布局、全景打造,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系统旅游。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有序推进。重点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围绕“大景区”,着力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发展旅游业,规划要先行。只有抓好顶层设计,绘好规划蓝图,才能明确方向、把握重点,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要以全域的视野,搞好顶层设计、规划引领,解决好全域旅游发展路径问题。一是必须融入大局。在谋划全域旅游时,要深度研究×市《关于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西周文化、秦岭文化为核心,以景区提升、文化资源活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和乡村旅游六大重点工程为载体,科学合理规划,做好做足文化和生态的文章,打造符合我区实际的旅游发展格局。二是必须城乡一体。全域旅游是景区、城区、乡村“三位一体”的旅游。我们必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把×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系统规划,坚持“集点、连线、汇面”,形成以A级景区为龙头,各景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全景×”,让×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三是必须多规合一。发展全域旅游,多规融合是关键。市上反馈我们的全域旅游规划还不到位,当前要在完善全域旅游规划时,抓住今年规划调整的机遇,实现全域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深度融合,实现发展空间合理布局、各类资源高效配置、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要围绕“大项目”,着力增强旅游发展后劲。5A级景区是旅游景区综合实力的品牌标志。要以创建5A级景区为抓手,全力支持×山景区创建国家×A级景区,大水川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加快×山景区开发建设步伐,高标准创建香泉、坪头×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精心打造香泉孙家村、坪头庵里村等×个农旅融合示范村,做好西山旅游环线规划建设,串珠成线、连线成面,真正让西部山区旅游资源活起来、火起来。积极整合西山文化、西山民俗和西山文物古迹,加大西山旅游特色产品推介力度,形成西山环线旅游。依托绿丰源、国人菌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周原镇、东关街道乡村游为重点,发展观光农业、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形成×民俗文化体验片区。
第三,要围绕“旅游+”,着力释放旅游发展活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乡村游、农家乐成为旅游的新热点。目前,我们正在打造的西山农旅融合示范区,就是“旅游+农业农村”模式,依托西部山区“省级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金字招牌和西山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禀赋,以西部山区现有景区开发建设成果为平台,发挥景区示范作用、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扶持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直接参与旅游经营,以资金、人力、土地入股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分红收入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努力开创具有×特色的旅游扶贫新局面。要坚持“旅游+项目开发”发展理念,以×山祭祀遗址发掘为契机,广泛宣传推介,加快×山景区开发步伐。要巩固拓展“旅游+扶贫”成果,主动顺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新机遇,打造名镇名村,夯实乡村旅游基础,创新产品业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发展特色民宿,提升乡村旅游水平,争取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拔得头筹。
第四,要围绕“大环境”,着力提升旅游发展形象。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对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标示标牌等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增加景区游览项目,拓展景区游览空间,提高景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当前要加快建立×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平台、旅游应急指挥中心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要做美旅游景观路,按照一条大道、两路景观要求,对沿线公路、旅游景区景点连接线等道路进行绿化美化,把这些道路打造成景观路、交通路、生态路,成为一条条最美的“车窗风景线”,让游客可进、可停、可看、可游。二是强化服务监管。旅游市场是否有序是衡量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保障。要全力抓好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大力推进诚信旅游,做好景点的导游服务等工作,不断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推进全域旅游营造良好环境。三是推进智慧旅游。随着旅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旅游业正式开启了智慧模式。我们的旅游数据中心、信息服务体系等智慧旅游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要积极对接市级部门搞好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景区智慧化设施改造提升,为游客创造更加便利、舒适的游览体验。
三、合力共建,掀起全域旅游发展新热潮
第一,责任要压紧压实。区创建办要加强定期调度,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区文旅局要强化职能、整合力量,确保创建工作高位推进、高效落实。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主动参与到旅游产业和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中来,对照创建任务分解表的×类×项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贡献部门力量,展现行业担当,形成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合唱”。相关旅游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强化担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旅游添光添彩。
第二,政策要落细落地。省、市出台了许多关于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含金量很高,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吃透精神实质,加大向上协调争取力度,力争把更多政策变成项目资金、变成“真金白银”。各镇街、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文旅、自然资源、住建、交通、农业、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强的支持措施,主动作为、全力支持。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旅游业发展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强化监督、严格奖惩,进一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区政府督查室要加大跟踪督查力度。
第三,营销要能新出彩。要牢固树立“一分资源、两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观念,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旅游品牌,展示×旅游的好形象。近年来,我区在旅游营销上做了一些很有益的尝试,推出了×山国际马拉松赛、“大水川景区”象棋赛等一批赛事节庆活动,但总体来讲,仍缺少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的“招牌”。特别是×月中下旬,由人民日报社、中国围棋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届“中国围棋名人战”计划将在我区×山景区举办,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平台,精心策划包装体现×特色、彰显×底蕴的旅游品牌,进一步放大活动的品牌效应,真正把这些活动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效益,真正让游客认得出来、记得起来、还想再来。同志们,全域旅游发展正处在黄金期,×旅游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全区上下要以今天的这次会议为新起点,以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真抓实干的顽强作风,齐心齐力、创新创造,推动×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第6篇: 全域旅游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域旅游工作推进大会,是市委、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全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全域旅游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深入贯彻落实“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共同参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我市旅游业实现更大突破、迈上更高台阶。刚才,我们隆重表彰奖励了2019年度为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政府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一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呈现提质增效、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实现旅游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先后荣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奖”“中国美丽乡村”和省“休闲农牧业示范市”等称号。二是旅游改革创新取得重要成果。高规格成立文旅委,组建了省首家旅游警察大队、巡回法庭和工商分局,积极搭建公司化运营平台,构建了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旅游工作推进机制。三是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功能提升、要素配套、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政策和扶持措施,全年新增A级景区X处、旅游企业X家、旅游示范村X个,旅游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X个,辐射带动X万多名农牧民稳步增收,实现旅游收入X万元,同比增长X%。四是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出台了《X市旅游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保障紧密衔接,启动运行游客服务中心和智慧旅游服务大厅,全市各主要景区景点、交通沿线、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标识标牌全覆盖、旅游厕所全覆盖。五是品牌宣传营销成效明显。成功举办承办了X乡村旅游节暨X乡村旅游季、X国际驭马文化节、马奶湖冰雪盛会等37项重大节庆活动,与各大省会城市、主要客源地和周边地区的互利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差距和不足。与大众旅游时代和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相比,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中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产品供给方面,旅游资源多、产品少,看点多、卖点少,淡季长、旺季短,观光游客多、度假游客少,旅游供给与需求对接不足,与文化衔接不紧,与行业融合不深,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观光经济、景区经济、门票经济阶段。要素配套方面,“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环节发展比较缓慢松散,配套项目少、档次品位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短板”,难以充分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服务保障方面,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在服务理念、服务品质、服务氛围等“软实力”上还有较大差距,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还不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营销推介方面,宣传营销手段还比较传统,宣传策划还不够到位,创新手段还不够多,精准营销力度还不够大,X旅游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突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采取更有针对性地措施,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今年旅游产业发展压力空前。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决心。可以预见,“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上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旅游业高速增长态势也将持续保持,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战略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大力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切实把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事关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转型。
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
我市作为展示X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坚持全方位统筹衔接、全景化全域打造、全产业融合发展、全要素提升服务、全角度宣传营销,全面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2020年,力争游客接待量达到X万人次,同比增长X%;实现旅游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在规划引领上求突破,实现全方位统筹衔接。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今后发展中,一定要把规划先行作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铁律”,牢牢固化在思想里、深深扎根到实践中。一要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继续加强顶层设计,要把专家论证、征求民意、集体决策等程序作为制定规划的必经程序,集思广益、汇集众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方向,加快编制《全市旅游产业重点项目规划》,重点对XX旅游区等景区的参与性项目进行补充完善,避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和单一化,推动景区从单一的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二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基于文化的优势也是最根本、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是持久的、核心的竞争优势。在规划中,要深入挖掘XX等特色元素,推动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让一花一草、一街一景、一城一筑都充分彰显文化内涵和浓郁风情。三要加快推进多规合一。要牢固树立规划建设“一盘棋”的思想,全面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牧林水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实现全市规划“一体化”、旅游规划“一张图”,以规划融合促进产业融合、行业融合、事业融合。四要强化规划执行。要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坚决杜绝“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真正让规划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导航仪”和“施工图”。
第二,要在空间布局上求突破,实现全景化全域打造。全面落实《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及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以“X”板块为龙头,以“X”“城市”“煤都”三大板块为支撑的“1+3”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围绕X主题,加快推进X旅游区“一体化”运营,重点做好XXX及周边主要道路、重要节点的绿化美化和景观提升,加快X周边环境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X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以X旅游区为核心,以XX为两翼,覆盖周边XX平方公里区域的“大X”文化旅游区。围绕XX主题,坚持用景区理念提升城市品质,像打造景区一样精心打造城市,重点抓好XX等旅游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年内,要引进XX等知名商业品牌,盘活闲置酒店和存量商业,构筑城市与旅游发展互为支撑、融合互动的新优势。将休闲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加快完善XX等公园绿地广场,完善城市休憩点、观景点、服务点等旅游服务设施,让城市慢下来、游客停下来,打造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围绕XX主题,重点抓好XX等项目的改造提升,加快建设景区X驿站,整体提升苏布尔嘎嘎查乡村旅游品质,形成集聚发展效应,打造独具特色的X旅游度假区。
第三,要在“旅游+”上求突破,实现全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方向。要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不断培育创新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加快推进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建设,确保XXX月底前全部完工,年内完成X主体工程,探索采取PPP模式建设X小镇。加快推动XX等旅游项目,年内完成公安专项影视基地建设任务。力争引进XX公司托管运营民国影视城,打造影视产业试验区。支持XX等场馆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培训”项目,推出1—2台原创精品驻场演艺剧目,繁荣旅游夜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完善XX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快推进XX等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土地认养、农庄牧场、庭院经济、乡村民宿等特色业态,全力办好第二届X乡村旅游季。建立健全“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牧民就业增收。大力发展冬季旅游。不断扩大XX等冬季旅游和冰雪旅游活动影响力、知名度,打造XXX等民族文化旅游节庆品牌,补齐冬季旅游短板。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依托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赛马场、曲棍球场等场馆设施,举办承办首届中国围棋大会、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等一批体育品牌赛事和活动。全力支持XX发展集休闲度假、竞赛竞技为一体的育马项目,积极申报XX。大力发展自驾旅游。建立自驾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规划设计自驾游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农牧民发展旅游驿站、特色民宿、汽车旅店等产业,扶持发展汽车租赁业。加强与国内大型自驾车协会合作,定期组织举办自驾游活动,力争将XX打造成自驾自助旅游集散地。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将XX等景区作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积极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研学游活动,建设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精心策划和包装XX等红色旅游产品,力争纳入X红色旅游线路,逐步做强红色旅游品牌。
第四,要在基础配套上求突破,实现全要素提升服务。一是优化景区景点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各大景区景点水、电、路、讯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旅游景区、交通干道、游客集散地及周边的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继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打造便捷化、人性化、舒适化的旅游环境。二是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XX旅游环线和XX至XX旅游专线,探索开通X镇区至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旅游公交线路,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系统和旅游停车场。改造提升文明街、迎宾大道等风景道,推进X到X等项目建设。三是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强化“旅游+互联网”思维,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融合,有序推进智慧监控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旅游监管、客源分析、咨询服务等数据交互、资源共享。加强景区景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实现3A级旅游区WIFI全覆盖、门票管理和景区讲解智能化。
第五,要在宣传营销上求突破,实现全角度精准营销。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形象经济、开放经济,搞好宣传营销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品牌树起来,把声势造起来、把人气聚起来、把口碑传出去。一是强化品牌效应。要制作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宣传产品,统筹采取集中推出、打包推介、创意推广等方式,着力展示天骄圣地城市美、X美、乡村美等品牌形象,以品牌提升影响力、增强传播力。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相结合,积极举办XX等中远程客源城市“旅游专场推介会”,加强与300公里半径内的重点客源市场的互推推送,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融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同步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提升X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三是搭建节会平台。鼓励引导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举办各类节庆节事活动,打响打亮XX等XX项节庆活动品牌,打造四季时尚XX。年内争取XX等知名节会品牌落户我市。四是扩大对外开放。依托X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和X火车站优势,借助X及蒙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在X召开的重大契机,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打造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
三、强化保障、优化环境,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强化执行力、全力抓落实,确保全域旅游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根据一年来的运行情况,我们对市文旅委职能职责进行了适当调整,新增了综合协调、基础设施保障、品牌营销宣传、活动策划、旅游文化挖掘和督查考核六个工作推进组。各推进组组长要认真履行职责,亲自挂帅出征,切实加强对分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调度推进。文旅委各成员单位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推进全域旅游的各项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要把旅游发展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组织部和市委、政府督查室要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对照台账抓进度、抓落实、抓问责。
二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要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向和市场需求方向,精心收集、筛选、储备旅游项目,搞好项目设计、包装、策划和推介工作,真正以项目建设支撑和带动旅游业发展。要吃透国家政策,用足用好中央、省和全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和投资消费等政策措施,尽可能争取更多政策、更多项目落到实地。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市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要创新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旅投公司的平台作用,大力推行PPP模式,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要着力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放手把景区的开发运营交给市场和企业,培育壮大各类旅游市场主体。
三要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要大力推进“1+3”旅游市场监管模式向“1+N”拓展延伸,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失信违约等违法违规行为。抓紧建立旅游行业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坚决维护公平有序、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秩序。要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建立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四要强化旅游人才保障。干事创业,关键在人。目前,我市旅游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人事等相关部门要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重点加大导游解说、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项目策划、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化与国内知名旅游院校、旅游集团、旅游机构的对接合作,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旅游人才队伍。引导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储备人才在旅游企业就业,鼓励旅游企业优先吸纳市籍大学生就业。
五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域旅游是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旅游。我们看到,经过一年来的宣传教育引导,全市上下对全域旅游的认识程度、支持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要继续强化“人人都是旅游宣传员,人人都是旅游产业推动者,人人都是地方形象代言人”的责任意识,把“爱我X”的主人翁意识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转化为自觉行动、落实在方方面面,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共同关心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让X成为国内外令人心驰神往的天骄圣地。
同志们,X发展全域旅游正当其时,让我们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再鼓干劲、一往无前,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第7篇: 全域旅游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省、市旅发大会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按照打造“全区域、全产业、全方位、全季节、全天候”旅游业态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创建XX“一城多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20xx年,我们以承办首届旅发大会为契机,以唱响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XX、XX两个千亿元大项目强势入驻,旅游项目聚集效应显著。XX湿地景区荣获“中国旅游总评榜XX年度旅游景区人气奖”、“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旅游景区最具潜力奖”,升级为国家AAA级景区。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XX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XX余万元,同比增长30%。预计国庆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XX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我们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突出“一套规划”,推进全区域建设
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加强总体规划设计,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景观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多规融合、多业并举办旅游,科学谋划空间布局,完善城乡结合、要素聚集、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以“XX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城”为核心,一城多点、同步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突出“两大提升”,推进全方位升级
2011年以来,我们投资XX亿多元,持续不断地加强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的良好开局。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实施要素配置计划,完善景区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二是推动城区功能提档升级。结合创建省级园林城区和“一区三边”违法建设整治行动,加大城区街道、景观节点、水系桥梁等环境建设,打造大通道,完善大生态,提升大环境,促进大旅游。
三、突出“三类主体”,推进全社会参与
一是明确产业主体。明确旅游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一业为主、多业融合发展的局面,建立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联动的的旅游产业推进管理体制和队伍建制,完善符合XX实际的旅游产业管理、运营和投融资机制。抓紧制定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和阶段任务,统一发展共识,凝聚各界力量,齐心协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培育市场主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招大引强和强化服务上,用真功、使真劲。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在全域旅游中的市场主体作用。三是鼓励全民参与。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强大合力。
四、突出“四大项目”,推进全领域带动
以总投资规模XX亿元的四大重点旅游项目为支撑,发挥龙头项目带动效应,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推进投资XX亿元的XX项目、投资XX亿元的XX项目、投资XX亿元的XX健康小镇及民俗小镇项目和投资XX亿元的XX世界非遗小镇和影视小镇项目建设。要保配套、强服务,对水电、路、气、讯和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超前谋划,提前安排。在用地保障、规划设计、手续办理等方面全程帮办、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
五、突出“多点发力”,推进全产业融合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融入生态、文化、健康、娱乐等要素,大力推进“旅游+”,形成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一是促进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打造XX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XX现代养殖观光园、XX生态采摘园等一批农业观光体验项目,推进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二是促进旅游与城市景观融合。在现有城建规模基础上,完善建成区,做好在建区,完善功能,注重生态,注入文化。新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完善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景观带,提升城市休闲和旅游功能,实现城区景区化。三是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元素,融入体验式旅游产品之中,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涵,适应游客各种需求。
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实践,是推动XX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XX产业园区将按照省、市和XX工作要求,乘借本次大会的东风,进一步创新思路,精心谋划,细化举措,狠抓落实,举全区之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实现XX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8篇: 全域旅游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大会。刚才,王旭东县长全面部署了屏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高晓爽副县长总结了屏南发展全域旅游工作情况,让我们看到了屏南在创建工作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屏南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工作值得全省学习。下面,我就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谈三点想法。
一、热情拥抱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
什么是旅游,如同什么是文明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定义。其中,有一种界定很形象,对于理解全域旅游也很有好处。这个界定就是,人们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就是旅游。我采用这个界定,对于我下面的阐述也很方便。全域旅游,就是整个行政区域都让游客不感到腻味。
毋庸置疑,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谁都可以感觉得到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是旅游已经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仅有小规模的差旅和公务活动,也不存在有规模的出境旅游。而今,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50.01亿人次,增长了25倍。入境游客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1.39亿人次,增长了近74倍。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达1.3亿。
二是自由行成为出行的主要方式。据统计,2015年,国内游突破40亿人次,自由行人数达到38.6亿人次,占年国内游客总人数的96.5%。采用自驾游23.4亿人次,占年国内游客总人数的58.5%。2015年出境游1.17亿,其中自由行7313万,占62.5%。
三是出游动机多样化。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动机主要以休闲度假及娱乐为主,占48.3%,其次是探亲访友占27.2%,再次是观光游览占13.9%,商务出差、健康疗养以及其他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比例分别为8.1%,1.4%,1.1%。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休闲度假及娱乐也是最核心旅游动机,占到36.4%,其次是探亲访友,占到31.7%。再次是商务差旅占12.9%,观光游览占6.4%,健康疗养占4.5%,其他旅游目的占8.1%。从花费来看,交通、餐饮及购物构成国内旅游花费主体。我国城镇居民2016年人均花费约1130.7元,城镇居民散客的花费构成情况是:交通费占比最高,为30.9%,住宿费占15.8%,餐饮费26%,购物费占18.9%,景区游览费占5.6%,其他费用占2.8%。
以上情况说明,现代旅游已经与原来不一样,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原国家旅游局用了全域旅游这一概念,那么我们就用全域旅游。关于全域旅游,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有大量的论述,请大家自己去整理。
这里,我想提供给大家一个新的视角,目的是我们大家能够更自觉地把发展全域旅游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更勇敢地承担起发展全域旅游的责任。
那么,什么是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是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形象点说,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你的地方弄得让旅游者有新鲜感,吸引在自己家呆腻的人们到你这个地方来。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是新鲜,也是我们的工作着力点、创新点。
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成为大众的行为,成为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时,游客不再只是到传统的景区呆,而是到旅游目的地的任何地方去呆。这种旅游活动行为必将对目的地产生影响。总的说,就是随着旅游者增加,原来景点的容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必须扩展。随着人们旅游动机的变化,旅游过程将发生变化,要求旅游产品必须多样化。这是一个由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引发的旅游供给侧变革。对于这场变革,我们必须有新的视角来观察旅游。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者获得体验和记忆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来仅仅从景区景点等封闭的空间,主要是与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的沟通交流中获取,转为在与旅游目的地的人们广泛地沟通互动中获取。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就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成为在旅游目的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这种社会行为将与目的地居民的社会行为相互交织,会催生出目的地社会行为新的形态。
如果这样的判断成立,那么,旅游目的地的党委政府在谋划旅游发展时,就得有更广的视野,更新的维度。不能仅仅将发展旅游放在经济层面,而应该将旅游放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中去谋划。
从这样角度看发展旅游确实有点吓人,那么我们能不能选择回避,答案是无法回避。在人类生活空间成为地球村的今天,谁也无法阻挡别的人进入你的行政区域,因此,只能顺势而为。而且,分享老天爷和老祖宗留下的美好事物,是人类的情怀,西方国家早就这样做了,更何况我们这些以全人类解放为崇高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句话,发展全域旅游,我们躲无可躲,只能张开双臂,热情拥抱。
二、发展全域旅游是生动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载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强起来的思想武器,是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中华儿女磅礴力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路航灯。学习、领会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部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都必须紧紧抓住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据本地实际,找到本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方面和环节,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针对性地、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步一脚印地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发展全域旅,意味着将本地资源与游客共享,意味着把游客作为本地发展的一种力量,是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
一是发展全域旅游是在积极推进习近平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正如上面所说,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成为社会行为,并与当地居民的社会行为交织催生新的形态。因此,在市场追求旅游经济最大化时,就得发挥政府的作用,把旅游放在本地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实现旅游整体效益最大化,不能只在乎人数和收入等经济层面。从浅的层面,必须考虑交通、环境卫生、资源容量、物质供给等。从深的层面,就必须考虑社会治安稳定、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必须考虑当地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促进地域文化的保存、挖掘、弘扬与发展,促进旅游者与本地文化之间交流与吸纳,引导旅游者保护自然环境与文化;必须考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让主客共享当地建设成果和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就必须一视同仁,依法治理社会;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负起党要管党的主体责任,让好的党风带动社会风气,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用目的地的优风良俗,吸引游客。
二是发展全域旅游是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发展理念
关于这一点,文化和旅游部李今早副部长有很经典的阐述,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今早副部长说,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协调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促进软硬件协调;有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质量协调。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三发展全域旅游是在践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坚定四个自信
当地居民对本地的现状、自然、历史和文化的自信,将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和记忆。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者接触的可能是本地所有的居民,因此,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在本地居民中广泛培育自信心和自豪感。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来自于对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认同,来自于对本地自然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因此,目的地的党委必须负起党建主体责任,加强能力建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真心诚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满足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百姓真正认同党委政府的行为,支持党委政府政策。还要在本地居民中广泛开展热爱家乡的教育,从而培育对本地自然、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也就是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不断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全域旅游过程就是把本地资源给游客共享的工程。如果本地居民都不热爱自己家乡,都不自信,怎么能给游客好的体验?自家门前雪都扫不清,怎么可能帮别人扫雪
三、时不我待,突出重点,有条不紊地为全域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怀
原国家旅游局把我国旅游分成两个阶段,即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和全域旅游,景点景区旅游我们花了35年的时间,那么可想而知,发展全域旅游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要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才能实现。不仅如此,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人的不断解放,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变化和升级,因此,发展全域旅游是无止境的。基于此,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县,必须只争朝夕,积极作为,时不我待地推进全域旅游。与此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有条不紊地展开。
二要建立强有力的发展全域旅游的领导机制,确立旅游评价理念和制度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把手工程,作为旅游行政部门,本不应该要求地方党委政府做什么,但事实是,如果没有党委政府一把手全力推进,发展全域旅游将是空话。因此,要建立一把手挂帅领导工作专班,凝聚党政、社会和市场的力量,统筹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
在示范区内建立旅游评价制度,就是在示范区内所有的规划和建设都必须经过旅游评价,把旅游评价提高到与环境评价一样的地位。
这是我提出来的一个理念,我以为,也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一招,如果这个理念能得以广泛认同,那么,示范区内的所有的规划都是旅游规划,所有的行为都是在建设旅游产品或者在创造旅游环境。也就是说,通过旅游评价,真正实现旅游+或者+旅游,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广泛融合,打造更多的旅游产品;真正实现了旅游综合监管,真正实现全民营销,这样才是真正的发展全域旅游。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在建设防洪堤时,如果必须经过旅游评价,那么在防洪堤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上除了满足防洪这一主体功能的同时,就会考虑旅游的功能,这样的防洪堤建设起来之后就是旅游目的地。又如,在设计社会治理的机制时,如果经过旅游评价,那么一定得考虑除了本地居民和临时户口之外,还有一部分不断流动的旅游人口,就会主动将旅游者拉入社会治理中。这样的话,全域旅游提出的1+3、或者1+N,就可以水到渠成,就公安来说,加强对旅游者的管理本来就是份内的事,不可能把对旅游者管理的职责分给旅游现在部门。再如,在走群众路线方面,如果有旅游评价理念,那么,旅游者自然而然成为群众的一部分,更何况,来自五湖四海的旅游者,就成为我们凝聚力量的对象。他们的聪明才智、真知灼见就可以为我们所用。
三要来一场持续的环境整治运动和社会动员
卫生秩序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很难想象,一个杂乱无章的地方能吸引人。因此,我以为,发展全域旅游,在打造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整治环境,而且首先必须从整治环境开始。这个问题,看似小事其实是大事。一个地方的环境整治,不是靠突击可以完成的,需要当地居民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这就要求对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长期的养成训练,这种训练时间甚至长达一代人,贯穿一代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的全过程。通过环境整治,可以让所有的居民参与到全域旅游的建设中来,完成全域旅游的社会动员。
四要加快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标志元素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条件。树立主客共享的理念,统筹建设基础,我们有很多短板,现在到了必须解决而且也有这样能力逐步解决的时候。当前急需的是实施“厕所革命”,在全域范围内建设布局合理的厕所,满足旅游的基本需要。要加快交通路网系统、标识标牌系统、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等的系统建设,在全域范围内方便旅游。要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当成基础设施建设,以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一站式泛在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智慧县域建设,在网络上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人人都是旅行家”、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
要拓展“放心游福建”旅游服务承诺,建议结合实施三大攻坚战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大力实施“放心屏南”工程,创造安全舒适的宜居宜游宜业环境。要集合全县人民的智慧,充分发挥本土专家作用,凝练出反映本县文化、传统、风情、风貌、习俗和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标志性元素,并加以实施,使这一元素成为屏南抢眼的IP,增强屏南地域的吸引力。
五要大力发展民宿
旅游有众多的要素,其中住是其他业态难以替代的,让人呆下去,呆得久,住宿是基本的。因此,要十分注意住这个旅游要素的建设。全域旅游目标就是行政区域都是旅游目的地。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得全行政区域有游客住的地方。而这一住宿形态就是民宿。可以说,要发展全域旅游就必须发展民宿。目前我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促进民宿发展的措施,希望包括屏南在内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先行先试,政府大胆为发展民宿背书,大力促进民宿发展。
同志们,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实现我省旅游业追赶超越,既是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答卷,又是增强我们产业自信、行业自信、发展自信的力量之源。我相信在屏南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屏南人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善做善成,一定能在全域旅游建设实践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