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的方法

时间:2015-10-12 推荐阅读 点击:

【www.shhhjz.cn--推荐阅读】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因此就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家长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 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悔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并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这是一则故事,可它却有很深刻的意义。它告诉我们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一些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就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一个7岁的男孩说:“我妈妈大声说话我害怕”。被父母揍了一顿的孩子,还会紧紧抱着父母不放,这是为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它养育者,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儿童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当儿童探索外部世界时,依恋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当儿童的依恋对象存在时,儿童通常可以不理会父母同陌生人玩。但当他感受到危险时,则会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恋对象求助,父母应对儿童的哭、笑、发声等信号敏感,并作出恰当的、积极的反应;要指导儿童的时候用热情的语气和温和的要求;在适当的时候用肯定的语气支持儿童的行为,这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

  仅仅满足儿童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亲情,需要心理安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另一种情景。父母大发脾气,以惩罚恐吓儿童,大声斥责,把孩子推推拉拉,甚至施以体罚。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对儿童进行教育,是为了不把孩子惯坏。事实上,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和痛苦,并未达到应有的目的。此时,某些儿童所感觉的恐惧是失去父母之的恐惧。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被父母打了一顿的幼年儿童,还会抱着父母不放,此时他们可能纯粹是为了安全而寻求保护,而不是希望得到爱。

  儿童安全需要的另一种表现是,他们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序的世界。家庭内部发生争吵、打架、父母分居、离异或死亡,都可能使儿童感到特别恐惧。

  还有一种儿童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是,儿童被当作成人的替罪羊。老师和家长可能由于自己工作或个人情感受挫而积蓄了消极的情绪,他们可能无意识地将受挫感通过生理或心理的虐待施加给儿童。在生活中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父母在评判儿童行为时,常常没有固定的标准,父母的心情就是标准。致使儿童往往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因为往往他们没什么错事却也让父母或老师不高兴,甚至招来惩罚。试想,儿童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他们会有安全感吗?失去了安全感又怎么能谈得上自尊、自信、发挥潜能和有成就呢? 我们替孩子呼吁:别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安全需要。

  在教育发展史上,人们早就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就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故事和《颜氏家训》、《太公家教》等家教文献;近现代,中外许多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洛克、卢梭、斐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鲁迅、陶行知、陈鹤琴等,在他们的著作中,不无强调家庭教育的成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即三者相互联系、配合、促进。作为家长应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尽职尽责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的成果得以巩固,并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才能使对孩子的教育更上一层楼,并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在当今时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比以前大大地增长了,以至于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了。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现代的学校,如果没有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其工作,就不可能存在。教师需要一些真正的助手——家长。所以学校在尽可能多地联系家长的同时,作为学生的家长也应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发挥家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热门标签: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的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的方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