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赏析论文六篇

时间:2023-02-16 文学赏析 点击:

【www.shhhjz.cn--文学赏析】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舞蹈赏析论文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舞蹈赏析论文篇1

  摘要: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感知舞蹈的魅力所在,令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从而激发幼儿在舞蹈上的巨大潜能。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创新创造力

  对于3至5岁的幼儿们来说,一堂优秀的舞蹈教学课,应当是轻松愉悦且充满童趣的,不仅可以令他们接受到舞蹈艺术的熏陶,并且亦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舞蹈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出幼儿舞蹈教学的教育作用,利用舞蹈教学来启迪与教育幼儿们,但这些教育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创作出愈加丰富多彩的幼儿舞蹈教学课程。对此,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幼儿舞蹈的教学方法、以及基本特点,继而对创新出更为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学课程,如此才能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一、幼儿舞蹈教学方法探索

  实践证明,教师们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游戏教学法、以情动人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成果是最为显著的。

  1.游戏教学法

  世界闻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游戏活动是学前教育的关键点”,其认为只有在音乐、身体、以及动作的结合中,幼儿才能获得较高的愉悦感。相较于传统的舞蹈教学法,在童年阶段的幼儿们往往更为喜欢游戏教学法,这是因为通过做游戏,幼儿们不但可以获得快乐而且亦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友情。本质上,舞蹈学习也是一直形散神不散的娱乐游戏活动,而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中,只要教师展开正确的教学引导,幼儿们的学习热情便会空前地高涨。对此,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可以将这些耳熟能详的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添加进舞蹈教学课程中并加以创新,如此一来幼儿舞蹈便可像春风一般缓缓吹进幼儿的心中,对幼儿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此外,在课堂上、下课后,教师还可以广泛收集并提炼出幼儿们最喜欢的舞蹈动作,唯有如此创作出的幼儿舞蹈课程才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以情动人教学法

  常言道“情感是舞蹈教育的催化剂”[1],这说明舞蹈是个体抒发感情、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因此要求教师在对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赋予舞蹈教学更多的生机。另外,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准备好幼儿感兴趣的舞蹈课程;在教学中,通过舞蹈动作来引发出幼儿的情感体验、唤醒他们的起伏的思维,从而逐渐引导其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最后,教师还可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做到不轻易批评学生的舞蹈动作亦或是想法,而是以引导、宽慰为主,这有利于教师与幼儿的师生感情更为融洽,这也促进了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真情流露,从而学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舞蹈表达出来。

  3.情景启示教学法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道:“想象力是远远比知识更重要”[2]。知识的有限性与想象力的无穷性,给予了学前教育者更多的启发,由此衍生了情景启示教学法。如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运用情景启示法呢?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以环境特点和伴奏音乐风格为方向,对幼儿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展开正确的引导,并且指导幼儿们学会利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展现出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教师不应局限于舞蹈教师这一狭小的空间,可以常常带领幼儿到郊外采风,令幼儿可以感知到大自然的美丽,之后便逐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创造力。此外,教师还须指导幼儿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形态与动作特征,例如:朝阳破开云层喷薄而出、枝条抽出嫩芽、溪水流向远方、以及柳叶随风摆动等等。如此这般,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小细节,幼儿的思想便可以得到启发,而且在此基础上,幼儿们亦能对最简单的舞动动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对舞蹈的喜爱之情亦逐渐增加。

  二、幼儿舞蹈课程内容的创新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是处于个体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其肢体能力的协调性与与外界感知能力皆相对较弱;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处于人生发展初始阶段的幼儿们,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不足,缺乏较多的生活体验,所以需要教师们编排出形象生动、简单易学的幼儿舞蹈课程。并且,教师们在创新幼儿舞蹈课程时,除开要选择适宜幼儿思维特点的教学题材外,还需要符合幼儿舞蹈课程的创作要点:第一,童趣性。众所周知,幼儿的世界是天真纯粹、且充满了童趣的,所以教师们要怀着一颗童心去看待整个世界,如此才能逐渐发现幼儿们的内心需求,发现他们眼中的快乐是源自于对世界万物的好奇与想象,即便这些想象皆是毫无根据的,可却又是最为简单与自然的。由此可知,幼儿舞蹈的肢体动作、律动、表情等,亦大多是低技巧性、简单明快、以及生动活泼的[3]。第二,直观模仿性。一般来说,幼儿建立起“舞蹈”这一概念,都是从模仿生动有趣的动作开始的,就如孔雀开屏、溪水潺潺等,幼儿舞蹈的教学皆是以模仿教学法为核心,这是因为一方面,简单明了的舞蹈动作更利于幼儿们学习;而另一方面,动作模仿的方式更适合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助于提升幼儿们的观察能力与模仿能力,当然模仿的对象以动物为佳。第三,简洁明快性。教师在对幼儿舞蹈教学课程进行创新时,应当以幼儿的身体情况及心理发展为核心,并且还应符合幼儿的认知观念,因此舞蹈工作须以简单、欢快为主,尤其是在表情与情节这两方面上,更需要注重舞蹈内容的单一性與简洁性。对此,这要求教师们应围绕着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来创新课程,尽可能选择风格欢乐的伴奏音乐,使得幼儿舞蹈的形象愈加鲜明。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只有符合童趣性、直观模仿性、简洁明快性创作特点的幼儿舞蹈,才是真正优秀的幼儿舞蹈课程编排。时代在不停的发展,所以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更应当紧紧追随时代的步伐,教师亦要根据幼儿的身体情况与心理发展特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与舞蹈教学内容,促进幼儿美育创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明辉.幼儿舞蹈教学方法策略[J].北方音乐.2016,(16).

  [2]李韵葳.关于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5,(19).

  [3]刘小梅.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36).

舞蹈赏析论文篇2

  摘要:随着我国舞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舞蹈艺术本质回归的追求,现在的舞蹈教学已经不再只是一味地教导学生掌握舞蹈动作和技术,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舞蹈表现力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既要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本文主要分析了舞蹈表现力的内涵,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表现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培养

  一、舞蹈表现力的内涵

  成功的舞蹈表演,除了用规范的动作来展现出舞蹈的律动和风格之外,还需要表演者能够用心来感受舞蹈的情绪,从而在舞蹈表演中传递出情感,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和满足,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内涵。

  (一)融情于舞,以舞传情

  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通过优美的律动、有形的人体动作去表现出看不见的情感、思想、精神等内在的东西,也即是舞蹈表演者需要通过动作、节奏、姿态,把舞蹈的内在情感表现出来。所以说,舞蹈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表演,其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舞蹈来表现出生活内容,抒发舞蹈所蕴含的喜怒哀乐之情感,从而打动、感染、陶冶观众的内心。

  (二)技艺结合

  舞蹈是通过刺激人的视觉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掌握高超的舞蹈技巧能精确地传达出舞蹈主题、刻画出舞蹈主角的人物形象。通过良好的舞蹈技艺,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舞者的内心世界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美的享受。所以,在舞蹈表演中,如果只是单靠舞蹈动作,而没有舞蹈技艺,那么就很难打动观众的内心,达不到赏心悦目、情绪畅快的审美艺术效果。

  (三)动而合度,形变神真

  舞蹈表演的“形”,指的是肢体形态和动作以及服装造型之类,这些外在的形,可以烘托出舞蹈表演的神,所谓的形变而神真,指的就是舞蹈者在表演时要神形兼备,让观众在欣赏舞蹈时,不但能够得到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够为之动容。有时候在评论舞蹈表演效果的时候,经常评论到动作表情可以,但就是缺乏味道。这里所说的味道,就是舞蹈表演体现不出灵魂的东西,缺乏神的传递,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就是要传神,赋予舞蹈形象丰富的生命活力。

  (四)风采独具,富有创造力

  作为一个舞蹈表演者,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和表演技巧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创造能力、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就是要在熟练掌握舞蹈技巧的基础上,对舞蹈的编排和内涵进行再创造,从而深刻揭示舞蹈艺术的灵魂,这也是区别舞蹈表演者和舞蹈艺术家的标准尺度。好的舞蹈表演者可以很好地理解舞蹈所要传达的内涵,并通过艺术功力表现出编导的创作意图。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不能光靠舞蹈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舞蹈技能的提高,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采用正确的方法策略,让学生由心体验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和表现方法,从而推动舞蹈表现力培养的落实。

  (一)强化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学习

  优秀的舞蹈表演功力的形成不是靠天分或是一朝一夕的训练,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的。舞蹈对表演者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老师一定让学生知道将动作做到位的重要性,以标准化来规范学生动作,也许优秀的舞蹈表现力不一定需要通过高难度的动作来诠释,但是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夯实的表演基础。

  (二)培养学生规范舞蹈动作

  舞蹈表现力的增强是需要以规范的动作和技能为基础的。首先,老师需要培养学生有一颗细腻的心来将舞蹈动作细腻、完美的表演出来。其次,身体协调性是舞蹈表演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而身体协调性的训练是需要通过规范动作细节来进行的。最后,对学生动作规范性的要求不能以合格为标准,而是要让学生的动作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舞蹈动作更加规范、完美,让舞蹈表演更具有表现力。比如在傣族舞蹈教学中会有很多关于“孔雀”造型的基本动作,这就需要老师强化对学生手指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规范训练,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三)培养学生增强音乐节奏感

  有言道“舞为乐之容”,这话充分体现了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离开了音乐的舞蹈更像是体操表演。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能够为表演者起到导航节奏的作用,帮助表演者在音乐中把握舞蹈的节奏。所以除了要有良好的肢体表达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舞蹈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实际分析让学生明白音乐节奏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际训练来掌握良好的节奏掌握能力,只有完美结合音乐节奏,舞蹈动作的流暢性和连贯性才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也会增强。

  (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是想象力的一种表达,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同样需要丰富想象力来进行思考。舞蹈表现的是生活中的故事,舞蹈的编排取材源自生活,但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都高于现实生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讲解生活现实中的一些实例来启迪学生思考舞蹈的内涵,来让学生琢磨如何在表演中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塑造出完美的舞蹈形象。比如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让学生去领悟春天的朝气和蓬勃,通过这种将学生置于某个实际环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舞蹈表现力的源泉。

  (五)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舞蹈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将动作做到位,更需要融入情感,从而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通过融入情感的方式来表现舞蹈的思想内涵,所以说,学一段舞蹈动作之前,更要学习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情景创建、实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领悟如何培养情感,深刻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结束语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可以让人获得心灵深处的共鸣,而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表演更能直达人们心灵深处,从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以往的舞蹈教学只把重点放在舞蹈动作的教导和规范上,强调的是难度动作的完成。而随着人们对舞蹈本质回归的追求,舞蹈的表演更注重情感的传递和表现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理解和把握舞蹈思想内涵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左倩.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7):28.

  [2]王红梅.体育舞蹈教学中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4(12):35.

舞蹈赏析论文篇3

  这个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欣赏了关于芭蕾、街舞、啦啦操、踢踏舞、民族舞等舞蹈。下面,我对这几种舞蹈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欣赏后的感受。

  一、芭蕾舞

  相信每个女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芭蕾梦吧。芭蕾的优美、高雅深深地吸引着每个热爱它的人。谈到芭蕾舞,不得不想到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其中,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这位他们接下来的相知、相恋埋下了伏笔。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让很多观众每每想起《天鹅湖》,脑海中总有这四只小天鹅唯美的动作。

  二、街舞

  与芭蕾的柔美形成对比的就是起源于美国黑人街头的即兴舞蹈———街舞。它节奏鲜明,动作随意夸张、变化多样,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舞蹈和健身项目。跳街舞使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动作优美、随意,同时跳街舞还有瘦身功效。街舞世界,是绝对自由的支体空间,是零束缚的心理状态。打开动感音乐,身随心动,身心合一,呈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我。欣赏街舞的同时,耳听动感的音乐,自己有时也会情不自禁的跟着舞者一起舞动,鲜明得表达出来。欣赏街舞的同时,也让自己浑身充满活力。如果说把芭蕾

  比喻成一个文静的女孩,那街舞就是一个活泼的男孩。那胆大、夸张的动作,让内心的情感通过各种动作释放出来。

  三、踢踏舞

  与其他舞蹈有较大不同的就是踢踏舞,它的特点就是音乐轻快、舞态变化多姿,表现力特别强。表演者穿着特别的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加上舞者的各种优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非常丰富的艺术魅力。在舞台上那齐刷刷的声响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踢踏舞是爱尔兰的特色,更是爱尔兰的国粹。爱尔兰的踢踏舞《大河之舞》是著名的踢踏舞剧,曾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过《大河之舞》的片段。《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并且与其它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内容多元且丰富,看后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自己也想跟着他们一起跳舞。

  四、啦啦操

  与踢踏舞的严肃形成对比的就是轻松自由的啦啦操,它符合青年人充满活力的特点,简单易学,在中学、大学校园里,受到广泛的关注。啦啦操来源于早期部落社会的仪式。为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他们通常会举行一种仪式,仪式中有族人欢呼、手舞足蹈的表演来鼓励战士,希望能凯旋而归。现代啦啦操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并结合Dance(舞蹈)、Cheer(口号)、PartnerStunts(舞伴特技,是指托举的难度动作)、Tumbling(技巧)、BasketToss(轿子抛)、Pyramid(叠罗汉)、Jump(跳跃)等动作技术,配合音乐、服装、队型变化及标示物品(如彩球、口号板、喇叭与旗帜)等要素。啦啦操是美国最炫的时尚运动,托举、人塔、空翻、抛接??缤纷闪亮,充满青春气息。与其他舞蹈相比,啦啦操是一种比较容易学习的舞蹈,这种舞蹈表现的情感最明显,一个队伍的输赢与啦啦队的气势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啦啦操所特有的保健、医疗、健身、健美、娱乐的实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吸引了不同年龄的爱好者参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

  五、民族舞

  和以上舞蹈不同的民族舞,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

  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民间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虽然这种舞不太受广大青年的喜欢,但是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了解最多的民族舞也就数秧歌舞了。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以热闹非凡。秧歌舞除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结论

  无论是什么种类的舞蹈,一件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一句话:有意境。美的意境需要眼光独到,善于把握时代的脉络,抓住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筛选,发展其中的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于是栩栩如生的形象脱颖而出。意境不仅对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而且调动起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舞蹈的意境创造要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和欢迎。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才知道之前所谓的对舞蹈的“欣赏”并不是真正地欣赏。以往对舞蹈的欣赏只停在对舞者的外貌和高难度动作的观赏,经过这十几节课的学习,渐渐能欣赏到一个舞蹈所要传递的情感与所表现的意

  境。就如同一个孩子,在他不认识文字之时,他从图画书上读到是画面上的字,当他认识字后,他从那本书上读到的是那些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故事。现在再去欣赏一部舞蹈的时候,开始对它表现的内容以及感情做更多的思考。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舞蹈欣赏课,我对舞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区别。舞蹈艺术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深层的情感世界,包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说到底,舞蹈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冲《舞蹈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张雷声,街舞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江科技,2008,(2):50,83

  【3】刘青弋《中国现代舞作品赏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欧建平《现代舞欣赏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舞蹈赏析论文篇4

  摘要:如何提升舞蹈作品的表现力是舞蹈表演要考虑的重点内容。而舞蹈技巧是保证舞蹈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关键。舞蹈表演者具备了一定的舞蹈技巧,可以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可以体现出舞蹈作品的内涵。因此有必要结合舞蹈作品本身的特点分析研究舞蹈技巧的应用,以充分展示舞蹈作品的效果。

  关键词:舞蹈作品;舞蹈技巧;表演方法

  舞蹈技巧是指在舞蹈作品表演中,借助表演者的基本功,通过复杂多样化的技巧动作,表达舞蹈作品的内涵。舞蹈技巧的应用与表演者的素质有关,因此需要体现出舞蹈本身的情感。借助舞蹈技巧,可以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表演者要注重将技巧和作品的融合,以充分表现艺术形象,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1舞蹈技巧的价值

  1.1有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舞蹈作品的创作包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表演中体现出作品的内涵是表演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舞蹈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如何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也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舞蹈技巧的应用有利于提升舞蹈作品的表现效果,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如果表演者不注重舞蹈技巧的应用,不注重融入舞蹈本身,舞蹈表演的感染力会显得不足,艺术感染力会受到影响。

  1.2塑造舞蹈人物形象

  舞蹈作品在展示中,需要表演人物的内在感情。因此舞蹈作品与舞蹈技巧的融入,可以在作品中更好地展示出人物的形象。在舞蹈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多种风格,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体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需要采用独特的方式加以体现人物形象。而舞蹈作品在展示人物形象时需要借助特定的肢体动作来体现,这些肢体上的舞蹈技巧可以传递出作品内在的情感。因此舞蹈作品为了有效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注重分析舞蹈技巧的应用方式,结合人物特点灵活应用各类舞蹈技巧,借助舞蹈技巧提升舞蹈人物的表现力。

  2舞蹈技巧应用要解决的问题

  2.1表演者的舞蹈技巧

  在舞蹈表演中,表演的效果与表演者舞蹈技巧的应用有关,表演者不仅要掌握舞蹈基本功,还要结合舞蹈本身灵活应用各类舞蹈技巧。舞蹈表演者掌握的表演技巧水平越高,舞蹈作品的表现效果也就好。但是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部分表演者对于舞蹈技巧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表演者本身掌握的舞蹈技巧不全面,因此表演能力受到影响。此外,由于艺术修养的制约,在表演中难以将舞蹈技巧与舞蹈本身很好的融合,所以作品的表演力不足。因此为了保证作品的表演力,表演者要注重舞蹈技巧的应用,注重加强技巧与作品本身的融合,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2.2舞蹈技巧的应用方式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的效果不仅需要舞蹈技巧,还要实现情感的表现,还要保证音乐与灯光的配合。因此舞蹈技巧的应用要注重与这些因素的有效融合。部分舞蹈表演者员对于舞蹈技巧的应用没有考虑到相关因素,对于其他因素缺少关注。这样会导致对于作品本身的把握难以保证效果。在舞蹈技术的应用中存在偏差,虽然舞蹈表演者掌握了舞蹈技巧,但是舞蹈作品的效果不好,舞蹈者要全面把握舞蹈作品,注意相关因素的协调。

  3舞蹈技巧的应用方式

  3.1强化表演者的技巧训练

  在舞蹈表演中,要保证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仅要保证创作题材的选择,舞蹈动作的设计,还需要表演者有着高超的舞蹈表演力。舞蹈表演者的素质不仅要将舞蹈作品本身的内涵借助舞蹈动作艺术化地展示出来,还要感染力,这些都需要表演者注重把握舞台表演效果,而表演者的技巧训练是基础。如果在日常缺少针对性的训练,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舞蹈者要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要体现出具有特色的舞蹈风格,将舞蹈作品的内涵准确地传达出来,体现出作品具有的情感,发挥舞蹈技巧的作用。

  3.2注重对作品内容的把握

  舞蹈作品的内容反映出了特定的主题,在舞蹈表演中,如果要将作品的主题发挥出来,就要借助舞蹈技巧把握作品的内容。舞蹈表演者要反复揣摩作品,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中相关人物的特点,将人物形象的情感表现出来。舞蹈表演者要结合舞蹈作品,在表演中借助合适的动作将舞蹈技巧加以体现,实现烘托表演气氛、充分表达作品感情的综合作用。舞蹈作品的艺术性可以借助流畅协调的动作表现出来,可以带给观众更好的艺术享受。

  3.3舞台表演技巧的应用

  舞蹈技巧的应用是借助表演来实现的,因此表演者要注重舞台技巧的应用。在表演时可以从容地将作品的内涵加以体现。舞蹈表演者為了保证舞蹈技巧的应用,要注重提升个人的表演技巧,消除舞蹈表演中易发生的紧张、怯场以及动作失误现象的发生,实现舞蹈技巧的有效应用。舞蹈表演者要注重舞台经验的积累,提升舞蹈表演的实践能力。在表演中注重个人的心态,将舞蹈技巧灵活地应用于舞蹈表演中。

  4结语

  舞蹈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的感染力需要借助特定的方式加以体现。为了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要分析作品本身包含的舞蹈技巧,实现作品本身与艺术技巧的融合,全面展示舞蹈的内涵。对于舞蹈表演来说,一方面要深刻理解舞蹈作品,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个人的基础功,以保证舞蹈技巧的应用效果,实现舞蹈技巧与作品创作的共同作用,以保证舞台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党.浅谈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的恰当运用——以《秋海棠》舞蹈作品为例[J].中华少年,2015(24):210.

  [2]张文婷.舞蹈表演中的技巧初探[J].大众文艺,2015(03):180.

  [3]贾芳.“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运用[J].大舞台,2014(10):191-192.

舞蹈赏析论文篇5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凝聚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文明之花,始终在文化自信与自强的浪潮中迎风绽放。不同的学术思想,不同的训练体系以及不同的代表作品,不仅形成了重彩纷呈的诸多流派,也为当下中国古典舞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传统文化;审美追求;肢体语言;

  舞蹈,是一门以人的肢体作为基础传播媒介,凭借视听融合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毛诗序》中,曾对舞蹈进行了如下描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充分说明了在语言和歌唱艺术之外,手舞足蹈是人类抒情达意的高级形式。为此,人们常说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艺术,也是具有特殊美学属性的语言,即“bodylanguage”,身体的语言。

  一、且看中国古典舞之源

  中国古典舞,顾名思义,它既是古代之经典,又是长期流传至今且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种,更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舞蹈样式。泱泱华夏民族自远古走来,历经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与锤炼,锻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古典舞作为一支多彩绚丽的艺术之花,始终绽放在这块优秀文化的沃土上。

  在原始部落族群中,那些非理性的顺拐动作,肢体链接中的歇斯底里形成了狰狞而神秘的艺术基调;姬姓族人的崛起谱写出了八佾典仪之华章,治礼作乐、乐舞治世的初衷客观助推了华夏民族乐舞时代的发轫;汉大帝国的兴盛,在“翘袖折腰”“踏盘踏鼓”“鱼龙百戏”中镌刻着速度与力量,奔放与豪迈的美学烙印;在西域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中,唐人们争先恐后的佩月刀、着胡服、舞胡旋,掀起了“胡风”之热潮,皇族玄宗更是将《霓裳羽衣曲》《秋风高》《小破阵乐》等大批艺术作品推向文化风尚的高潮。由此,一个丰满圆润中带着精致与华美;拥有着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且又包罗万象的大唐艺术风貌得到了定格。伴随着二百多年前的徽班进京,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京剧已成雏形,特别是四功五法中的唱念做打,以及手眼身法步的和谐统一,彰显出了“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而为近古时期舞蹈文化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活体参考的依据。

  纵观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从先秦到两汉,还是唐宋至明清,不同时代的美学追求都为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革命之前虽然没有留声机摄像仪,也不曾给世人留下鲜活立体的舞蹈动态与肢体链接,但无形的艺术史学形态犹如明亮的灯塔,为当下中国古典舞前进的方向做出了指引。

  二、梳理中国古典舞之派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武术中便有南拳北腿、少林武当之派别;在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透过舞蹈形态学的视角分析,也有着南灯北歌的划分,中国古典舞亦是如此。时至今日,以“李唐派”“汉唐派”“昆舞派”“敦煌派”为代表的四大中国古典舞流派,在不同的学术思想、不同的理论指导、不同的训练体系以及重彩纷呈的代表作品中,形成了争芳斗艳竞相吐蕊的繁荣景象,进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古典舞多元化的继承与发展之路。

  “李唐派古典舞”:是由李正一、唐满城为代表的老一辈舞蹈艺术家,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该学派的创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形成的古典舞学派。李唐派古典舞以明清时期所形成的戏曲舞蹈为基础,参考借鉴了前苏联芭蕾舞的教学体系作为训练方法,以传统美学的“中和”意象为传导,系统提炼出了提、沉、含、腆、冲、靠等基本静态元素,通过平圆、立圆、八字圆的律动轨迹,在形、神、劲、律中凸显了该学派以“圆”为核心的主体动态风貌。

  在李唐派古典舞中,以云肩转腰、燕子穿林、青龙探掌、风火轮为代表的身法链接确立了“气、力、意”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转化关系;欲前先后、逢冲必靠、大开大合等运动法则更是强调了“三形、六劲、意八、无形者十”的修养与境界。该学派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进程中,主干课《身韵》的诞生是在传统戏曲舞蹈基础之上,对古典舞语汇的重新建构与发展,而她的成熟则确立了具体的风格体系以及身体语言表达中的文化观念,形成了《醉鼓》《扇舞丹青》《黄河》《纸扇书生》等大批脍炙人口的古典舞艺术佳作。

  “汉唐派古典舞”: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著名舞蹈理论家、舞蹈教育家孙颖先生独辟蹊径,以华夏民族文化进程中的哲学思潮、社会风俗、宗教礼法为依托,从诗歌、建筑、美术、音乐、戏曲等相邻艺术学科中的美学观念入手,开始了对中国古典舞史学形态的系统剖析。在历经二十余年的学术积累和理论调研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新品创作活动。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唐明皇》《司马迁》的舞蹈呈现中,我们看到了汉风唐韵风貌的身体律动;大型舞剧《铜雀伎》成为首届中国艺术节唯一入选舞剧剧目;原创古典舞作品《踏歌》蝉联中国首届“荷花杯”舞蹈大赛桂冠,并获得了二十世纪华人艺术经典的美誉。伴随着新世纪的伊始,系统的汉唐古典舞教学在北京舞蹈学院、天津音乐学院、重庆大学相继落地生根。由此,一股汉唐古典舞风暴从广饶的祖国大地迅速扬起,一个崭新的古典舞学派从此诞生。

  谈起汉唐古典舞学派,她既不是所谓的断代舞蹈,也不是从字面概括所理解为汉代和唐代两个朝代的古典舞蹈。该学派的命名客观参考了汉、唐两代在乐舞文化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史学地位。在学术思想方面,既有先秦、两汉以及唐宋时期的美学观照,又兼顾了明清近朝戏曲舞蹈所蕴含的劲律与神韵。在律动路线中,总结归纳出了抖、甩、盘、绕、抹等肢体表达形式。舞动法则中所强调“不动行不成,形成还在动”的瞬间凸显人走神未还的审美趣味。纵观《楚腰》《谢公屐》《玉兔浑脱》《小破阵乐》《相和歌》《挽扇仕女》等代表作品,既有先秦时代的洪荒神秘又可感受荆楚巫风的鬼魅;汉的古朴大气,魏晋雅士的傲骨,大唐盛世的细腻华美以及明清近古的婉约淡雅,在不经意间得到了真善美的诠释。

  “昆舞派古典舞”:在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马家钦教授的带领下,昆舞以传统戏曲中的南昆为依托,打造出了具有我国江南美学气质的古典舞学派。在舞蹈韵律中遵循先立脑,后立身的学术观念;明确出了“意念”在该学派最为核心的艺术呈现元素,打造出了以意为帅,身体从之的律动概念与法则;推陈出新的划分了“27点位”这一独特的空间运用原则,夯实了自然隽永、宛转悠扬的视觉之感。

  《五指莲花》《花梦》《昆扇》等代表作品的相继问世,使该学派张扬了意、身、形、韵大一统的学术追求,构建出了雅致中不失含蓄,朴素中带着唯美的语言风格。不仅如此,“意念”引领肢体的表达也再次印证了在中国传统舞蹈中所推崇的舞从心出,由内及外的艺术涵养与追求。

  “敦煌派古典舞”:伴随着1979年由甘肃省歌舞团制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成功首演,预示着一股区别于京昆体为代表的古典舞风悄然刮起;随后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高金荣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入手,研究整理出了《敦煌舞基本训练教材大纲》;北京舞蹈学院贺燕云教授所编创的《敦煌舞蹈训练及表演教程》也出版问世,这都为我国古典舞中敦煌学派的传承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

  敦煌古典舞参考吸纳了古西凉乐舞风貌,再现了反弹琵琶、莲花童子、金刚力士等诸多石窟中的原始形象。其手臂形态中的“三道弯”和S形的肢体曲线,形成了刚柔相济、虚实互生、和谐对称的视觉观感;动作处理中的拧、扭、盘、曲等动势则蕴含着柔婉、娴雅、静怡的美学意象。《千手观音》《飞天》《思维菩萨》等作品的广泛传播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九霄天界之外的佛国净地。

  三、探寻中国古典舞之友

  中国古典舞是一门“视听融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通过音乐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同步呈现,使旋律中的音符与肢体上的律动形态合二为一。泱泱华夏自古以来就有乐舞一体,互不分割的姊妹关系,音乐与舞蹈始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承载着艺术作品中起承转合的融会关系。纵观《阳关三叠》《二泉映月》《阳春白雪》等传统古曲的意境之貌,其弦外之音的表达莫过于肢体语言的传递与升华。

  我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古典舞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意中的留白,运笔后的动势,笔法间的承接与肢体动律的运用不谋而合;虚实之间,气力之间,形神之间交织出了万变不离中华文化之根的纽带。与此同时,传统的文学诗词更为中国古典舞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提示和用之不竭的素材。在古典舞艺术作品鉴赏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留下了幽美而邈远的创作立意;曹植《七步诗》中的“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使舞蹈呈现中植入了双人舞者的肢体冲突与碰撞;鲁迅笔下那位被世人嘲笑戏谑的上大人孔乙己,在抠唆的体态、短促的舞步和颠颤的肢体叙事中讲述了苦人一生的凉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在新时期的当下从未停歇践行的舞步,不同的学派在文化自信与自强的春风中,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从舞蹈鉴赏的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舞作为最传统最经典的舞种并没有孤立存在,也不曾高处不胜寒式的巍峨耸立,它与古典的音乐、传统的戏曲、精妙的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对舞蹈的欣赏感受——动作、情感、音乐

  摘要:舞蹈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艺术欣赏可以围绕舞蹈动作、舞蹈情感、舞蹈音乐三方面来进行。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承载着塑造形象、叙述情节、表达情感等多种功能。欣赏舞蹈动作要结合各个舞蹈种类的风格特征、历史背景以及人文内涵,把握舞蹈动作所赋予的相关文化。情感是舞蹈的原动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表达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动观众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现手段都为情感服务。舞蹈音乐不仅承担着舞蹈的器乐伴奏,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情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现的情绪变化,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形态相一致,它是通过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来塑造艺术形象的。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舞蹈艺术同时要进行舞蹈音乐的欣赏。

  关键词:舞蹈艺术;欣赏;舞蹈动作;舞蹈情感;舞蹈音乐;

  当你欣赏完一场精彩的舞蹈演出,你可能还意犹未尽、频频回首已经闭幕的舞台。此时你犹如经历了一次奇妙的灵魂洗礼,享受了一场舞蹈带来的精神大餐。那么,舞蹈为什么能打动你的内心,让你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呢?是优美流畅的舞蹈动作,生动有趣的舞蹈形象?还是跌宕起伏的舞蹈音乐,细腻曲折的人物情感?绚丽多彩的演员服装,五光十色的舞美?应该怎样去欣赏舞蹈作品?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舞蹈艺术的相关知识。舞蹈,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下面我围绕舞蹈最主要的三个元素:动作、情感、音乐谈谈我对舞蹈的欣赏感受。

  一、舞蹈动作

  舞蹈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形体动作,它承载着塑造形象、叙述情节、表达情感的多种功能。舞蹈中的形体动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形体动作。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难度较大的技巧能力。

  芭蕾舞的动作是程式化的,有一套完整而严谨的动作和体系,它的标志是演员用脚尖跳舞。芭蕾舞对演员动作的要求极其严格、苛刻,如:脚尖向外要达到180度,踢腿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旋转必须快而稳,动作要做到“开、绷、直、立”的标准,要能精准地控制手、脚、臂、腿的动作。芭蕾舞剧《天鹅湖》“白天鹅独舞”:舞者伴随着音乐向上舒展;舞者两臂波动,两腿带着身体平稳地旋转。这一系列动作完美地展现出白天鹅优雅、楚楚动人的形象,表现出她在碧波中浮游时的孤傲和悲痛。当我们置身于布景真切的剧场,单单是这一系列舞蹈动作,足矣打动我们的内心,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民族民间舞的动作最为贴近生活,往往汲取当地群众劳动生活中最典型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运用艺术加工,将其凝练为简明生动的舞蹈动作。如傣族舞蹈中孔雀的形象最为常见,舞者充分运用身体、头、和手臂的动作模仿孔雀的优美动态,或优雅地梳理羽毛,或缓步徜徉于水畔,动作惟妙惟肖。朝鲜族舞蹈中,较为常见的仙鹤形象,朝鲜族人民崇拜仙鹤,在其民族舞蹈中有许多类似仙鹤的动态,典雅而舒展,舞者手臂像柳枝摆动,脚步像仙鹤迈步。蒙古族舞蹈中最常见的是模仿骏马和雄鹰的动作,舞者用肩部的抖动来表现马的奔跑,以手臂的波动来表现雄鹰的展翅飞翔。如傣族舞蹈《邵多丽》,以曼妙的舞姿、清新的风格、新颖的舞蹈形式,把观众带入神秘的傣族文化中。“邵多丽”是傣族人对已成年尚未婚嫁少女的称谓,一般指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的漂亮少女。舞蹈传承了傣族舞蹈“三道弯”和“一顺边”的传统风格和动律,并融入现代舞的元素,丰富了舞蹈语汇。表现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傣族舞常用的独舞或群舞形式,采用三人舞的形式,描绘了三位年轻美丽的傣族姑娘穿着漂亮的傣族长裙,在春天的阳光下快乐嬉戏的美妙画面。在道具上也一改传统,巧妙地运用了斗笠、竹竿和花,配合不断变换的动作姿态,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

  二、舞蹈情感

  情感是舞蹈的原动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表达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动观众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现手段都为情感服务。

  优秀的舞蹈作品,一定是在情感上富有感染力,能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拨动观众的心弦,从而唤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引起一种或喜悦、或欢欣、或激越、或振奋、或愤怒、或憎恨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是人们在精神生活中所需要和渴求的,通过欣赏舞蹈作品,体验到这种情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如欣赏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作品反映出伟大的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前赴后继,将革命推向前进的英雄气概。秋收起义的革命风暴,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革命圣地延安的壮丽风光,抗日游击队的战斗情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伟大壮举,这种种历史斗争场面,都通过感人的音乐舞蹈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整个舞蹈丰富多彩,既刚健又柔美,既激情又抒情,时而动人心魄,时而感人肺腑。欣赏完这部作品,感觉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情感的革命洗礼。

  再如舞蹈《同行》讲述了两个女兵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因为水而产生的一段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舞蹈沿袭“革命的激情,战斗的抒情”这一“前线”艺术风格,汲取军旅舞蹈独特的养分,把两个女兵相互支撑、艰苦同行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们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舞蹈主要通过双人造型和人与水壶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对水和生命的渴望。两个女兵在行军过程中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刚健的技术技巧动作,表现出女兵的坚强信念。舞蹈中运用了大量的托举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表现了行军路上的艰辛和两人团结奋战、克服困难的巾帼英雄气概。小提琴二重奏的音乐背景下两人深情的交流,烘托出军中姐妹的深情厚谊。舞蹈结束在一个富有动感的造型中,强调了“同行”二字。

  三、舞蹈音乐

  音乐与舞蹈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不仅承担着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情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现的情绪变化,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形态相一致,它是通过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比如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斗笠舞”,万泉河边,黎族姑娘们手捧新编的斗笠,载歌载舞慰问红军。舞蹈音乐为一段合唱,主题音调源自黎族民歌《五指山歌》,音乐亲切热烈,在音乐声中,黎族姑娘们翩翩起舞,热情多姿;娘子军英姿飒爽,豪迈干练。音乐既表现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也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欣赏舞蹈作品时,这三个因素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不能孤立地从某一个方面去欣赏。总之,舞蹈欣赏并不神秘难解,多了解学习、熟悉了舞蹈,自然会逐步提高舞蹈欣赏的水平。《文心雕龙》有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一个人“晓声”和“识器”的欣赏能力,来自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对于优秀的舞蹈作品,只有大量欣赏,深入体会和理解,才能充分感受到舞蹈艺术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前,刘清华.音乐与舞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高彩荣等.芭蕾舞剧歌剧名曲精选[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

  [7]贾安林,金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刘青弋.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袁禾.大学舞蹈鉴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黄小明.中外舞蹈鉴赏语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舞蹈赏析论文篇6

  内容摘要:《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与舞蹈专业的教育不尽相同。如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必要对这门学科进行认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因而,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对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对象 教学环节 教学目的 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⑤《人体律动美育》郑慧慧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⑥《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绪论部分)刘沛译载《舞蹈》2002年第4期

热门标签:
《舞蹈赏析论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舞蹈赏析论文六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