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知识点汇总

时间:2019-06-02 文学赏析 点击:

【www.shhhjz.cn--文学赏析】

  1.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籍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野草》。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等,他的小说作品有《阿Q正传》等。

  ⑴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 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 ①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所以惊异于北京竞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②“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

  3. 第1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内容上,环境描写,渲染严冬肃杀的气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从结构上说,引起对从前生活的回忆,引出下文。

  ⑵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4. 解释词语: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憔悴——瘦弱,不好看。

  诀别——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5. 本段描写了故乡春天的景色,它与北京冬天的景色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美好生活怀念的思想感情。

  6. 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起过渡作用,把“我”从故乡春天的回忆里拉回到现实,进一步加强了春天的温暖与严冬肃杀的对比,表现了“我”迷惘、悲哀的思想感情。

  7. 春天每年都有,为什么作者说是“久经逝去”的?

  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更是指作者带有温馨美好回忆的从前的生活。从前的生活已经无法回去,所以说是“久经逝去”的。

  ⑶但我是向来不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

  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8. 解释词语:嫌恶——厌恶。9. 为什么“我”向来不爱放风筝?

  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10. 作者描写我的小兄弟“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有什么作用? 突出小兄弟年幼,弱小,反衬出我对他的粗暴。

  11. 画线句子是人物的神态描写。说说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小兄弟对风筝的入迷;另一方面隐含了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加重了对封建家长制的控诉力量。

  ⑷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同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2. 解释词语:

  尘封——搁臵已久,被尘土盖满。

  惊惶——惊慌。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吓等而蜷缩或兼有抖动。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13. “我恍然大悟似的”,文中的“我”悟到了什么?

  悟到了小兄弟拾枯竹一定是在做风筝。

  14.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一句中的“掷”“踏”能否改成“扔”和“踩”,为什么?

  不能,“掷”和“踏”更有力量。“扔”、“踩”不足以表现“我”当时狂怒的心情。

热门标签:
《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知识点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知识点汇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