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比出来的问题》教育随笔

时间:2016-07-11 教师资格 点击:

【www.shhhjz.cn--教师资格】

  大班的孩子对于跳绳游戏既熟悉又陌生,他们经常看到哥哥姐姐或者爸爸妈妈跳绳。但最初接触跳绳孩子们会觉得很难,模仿着别人抡绳、跳跃,累得气喘嘘嘘,还是不能自如地跳过几个。

  为了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跳绳,增加对跳绳运动的兴趣,我们利用各种游戏进行练习,还在班上设置了跳绳记录表,每周都记下跳绳的结果。这些方法确实很有效,很多孩子的跳绳动作逐渐协调,数量在逐渐增加。孩子们每次都兴奋地比较着:“我比你跳的多!”“美美只跳了6个。”教师也经常关注,和孩子一起比较谁跳的多,谁跳的少。这时我发现有几名孩子总是离小朋友远远的,看他们的记录格中,一个数字都没有。甚至在进行跳绳游戏时,几名小朋友干脆躲进大型玩具的滚筒里,藏在那里悄悄地聊天。

  “孩子们,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吧。”老师站在滚筒外,想邀请他们出来参与游戏,可是这些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师,我们在这里凉快一会儿。”“对,我们跳热了。”

  这时有几名孩子听见了,走过来:“他们不会跳,连抡绳子的动作都不会!他们特笨。”“谁不会,谁笨?我们只是歇会儿。”“你们今天根本就没跳。”孩子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起来。

  躲在滚筒里的孩子们小脸微微发红,女孩子的眼圈甚至开始红了。看着孩子躲避的眼神,我心里特别不舒服。

  其实,我知道他们几个都是做事很认真的孩子。只是由于没掌握跳绳方法,加上自身协调控制能力比较差,学得比其他小朋友慢一些。而每次班上小朋友兴奋地比较跳绳数量时,他们总是默不出声,有意识地回避小朋友的谈论,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加上小朋友不经意的伤害,他们几个开始躲避老师和小朋友,个别孩子干脆放弃练习。

  孩子的表现点醒了我:为什么我们总要用一个标准或者数量来衡量每一位孩子,并把不同孩子相互比较呢?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家都在互相比较,“和……比”成了教师和家长的口头禅。不如别人时,我们要“赶”;并驾齐驱时,我们要“超”;“比一比”成了前进的动力。这种“比”带来的是单一的线性发展,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为了超越他人,而非主动提升自己。我们现在强调孩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应该是以每名幼儿自身的能力倾向为基础的提高,而非单一的横向比较。

  感悟到这一点,我静下心来,对跳绳运动进行了认真分析:跳绳作为一种动作技能,它的获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通过对“跳绳”运动感知、表象和理解或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练习才能完成。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必然掺杂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只有清楚地了解幼儿在学习“跳绳”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优化“跳绳”活动中的教与学。

  于是在日常游戏时,我们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如对跳绳数量多、动作连贯、控制力强的幼儿,提供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跳法,如反跳、单脚跳、双脚交替跳、双人跳绳、跳大绳等。这些花样跳绳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虽然有的动作很难,但孩子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乐趣;对于掌握得不好的孩子,教师多耐心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以便形成正确、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在幼儿练习过程中我们利用拍照片、录像的手段,再现幼儿的练习情况,供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同时提醒孩子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注意绳长、握绳的位置等细节对跳绳动作的影响,并帮助孩子改进;对于动作发展较差的幼儿,降低动作难度分步掌握,同时多示范多鼓励,提升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分层指导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原来那些表格中一个数字都没有的孩子,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加,他们也开始兴奋地议论着:“老师,您看我比原来跳的多了。”“老师,我再努力几天,就能跳100个了。”“我们什么时候举行跳绳比赛呀?”自信洋溢在孩子们脸上。原来那种放弃、躲避的心理消失了,他们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比过去进步了。

  幼儿之间永远存在着个体差异,当幼儿不自信或者想要放弃时,教师要接纳、分析孩子的差异,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不同孩子的发展,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享受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快乐小天使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孟凡星

  晚间离园环节,孩子们总是想在幼儿园再玩一会儿,和自己的好朋友再闹一会儿。但大大小小的孩子混在一起玩,兴奋得过了头,频频出现摔倒、磕碰的现象;有些孩子把游戏规则完全抛到脑后,穿着鞋踩在幼儿园大厅的小沙发上,沙发上一个个小黑脚印赫然在目;有的在公共图书区,看完书胡乱一放,忘记了要送书籍回家……家长们苦口婆心,可是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找到老师帮忙。一些大班的孩子看到老师在提示幼儿回家,自发当起了小小提示员:“回家吧,这样玩太危险啦!”“看完书要把书放回去!”“别穿着鞋踩在小沙发上,那样别人就没法坐了。”……小一些的孩子听了哥哥姐姐的话乖乖跑到了爸爸妈妈身边。“我们都是哥哥姐姐了,得给弟弟妹妹做榜样!”大班的孩子听了提示员的话,也摆出榜样的姿态,跟着爸爸妈妈回家了。看着自己的话对别人有了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加入提示员的行列。

  怎样帮助孩子们愉快、安全地离园?怎样才能既满足孩子继续游戏的需要,又满足家长尽快回家的需要?怎样引导孩子关注和遵守必要的游戏规则和离园规则呢?基于上述考虑,我们班开展了“心小天使”系列活动。

  “小天使”的亮相

  随着小小提示员的出现,晚离园的状况变得有秩序了。可是,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大家都想当提示员,看到有的小朋友穿着鞋上了小沙发,就很生气地把对方往下拽;看到有人拿书跑来跑去,追上前一把夺过书放回原处。但那些被提示的孩子并不知道他们的用意,生气地与其发生争执,甚至要打起来。情况似乎更糟糕了。

  为此,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一次激烈的讨论。我们的做法如何被别人理解?为什么会引发冲突?我们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冲突?

  有的幼儿说:“我都说了让他别穿鞋上小沙发,可他就是不听,我只能把他拽下来了。”

  有的说:“我好心提醒他,他还以为我和他说着玩呢,他根本不知道我在干嘛。”

  针对引发冲突的问题,幼儿很快意识到:应该好好说,去拽别人是不对的,容易发生危险。还有幼儿提出了好办法:“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个标记,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我们是小小提示员,这样我们说话他们就听了。”

  经过讨论,幼儿想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好方法,经过老师们的沟通,幼儿园管理层同意在全园推广。

  方法1:成立幼儿提示员小组,组员命名为“爱心小天使”,每天每班选出三名幼儿。

  方法2:制作袖带作为标识,吸引其他小朋友的关注,树立“小天使”的积极形象。

  方法3:对“小天使”进行分工,每人负责幼儿园的一块区域。

  就这样,“爱心小天使”诞生了,孩子们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快乐。

  “小天使”的新烦恼

  可新鲜劲儿还未褪去,小天使们就开始烦恼起来。原来,小天使的工作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并非戴上袖带,站到负责区域,问题就自然可以解决。

  有的小朋友不听从他们的劝说,依然按着自己的意愿穿鞋踩沙发,或者就是不跟家长回家。还有的小朋友听到小天使提示“看完书放回原处”,不但不理解,还狡辩。

  而一些“小天使”看到追逐打闹的幼儿不敢上去和他们说话,缩在角落里;一些“小天使”看到打闹的幼儿急忙追上去,想要制止他们追逐,却不小心让别人抓住小辫子:“自己都在到处跑,所以才没人听你们的。”

  最让小天使感到烦恼的是,不但小朋友不听,有一些家长对于小天使的提示也没有回应。

  “小天使”的新约定

  针对“小天使”遇到的问题,大家开始积极想办法,首先一起制定了“小天使”的约定。

  约定1:“小天使”自己要做榜样,然后再提醒别的小朋友。

  约定2:“小天使”要用适宜的方法提醒小朋友,不能和别人争吵。

  约定3:“小天使”说话时要大声,要让别人能听见。

  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爱心小天使”活动的宣传力度,张贴了“爱心倡议书”,到各班去宣讲,使小朋友们懂得“爱心小天使”为什么要提示大家不贪玩赶紧回家,并愿意支持“小天使”的工作。

  现在的“爱心小天使”已成为幼儿园晚离园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身佩红色袖带,姿态优雅地微笑着站在不同的责任区域。

  “图书是我们的朋友,看完记得送回家呀。”

  “小沙发可以让小朋友休息,幼儿园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爱护。”

  “我们吃过饭了,可爸爸妈妈还没吃,快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吧。”

  “玩滑梯要遵守规则,不然会很危险的”……

  自从开展“爱心小天使”活动以来,幼儿的变化很大,“爱心小天使”们在传递爱心的同时也在迅速地成长,从胆怯不言到大方与人交往,从不知怎么沟通到掌握了很多沟通方法。除此之外,在独立解决问题、自我约束及遵守规则方面,幼儿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学会了正确运用社交礼仪,对与不同人开展语言交往,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热门标签: 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 幼师教师资格证
《幼儿教师《比出来的问题》教育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幼儿教师《比出来的问题》教育随笔.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