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归来》观后感700字

时间:2014-08-28 热点推荐 点击:

【www.shhhjz.cn--热点推荐】

  一个月前的今天,朋友推荐这部影片,说陈道明让她“经常出戏”,“能看得出来,张艺谋真的很巩俐”。今晚看了这部片子,果然被打动。

  影片开始不久,从劳改农场逃跑回家的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约好在火车站见面,农场干部得到举报、守株待兔。隔着天桥,妻子第一次看到了十多年未见的丈夫,脱口而出的是“快跑!”,但丈夫没有逃向自由,而是跑向他的爱人。杨绛在《丙午丁未年纪事》里说,革命——如果“文革”也算革命的话——是无法改变人性的。虽然冯婉瑜备好的馒头洒落一地,但天桥上的这一幕却预示着“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很快就要被人性打败。

  “文革”中的夜,陆焉识摸黑回家,冯婉瑜纠结要不要开门;几年后的白天,已得到平反的丈夫回到家里,等来了出门买菜的妻子。当年,丈夫没有人样;今天,妻子却已失忆。天已经亮了,但“文革”带来的创伤没有那么容易愈合:丈夫就在眼前,妻子却视而不见。夫妻间的一问一答说明了他们的心理距离:“来啦?”“啊,我回来了。”由此可见,归来还只是容易的,问题是,归来之后怎么办?美剧Homeland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这个命题展开。

  “文革”中,女儿尚小,为了和“右派分子”划清界限,狠心剪去了每一张照片上爸爸的影像。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跳芭蕾舞本是她爸爸的主意,她为了争取到扮演《红色娘子军》主角的机会,却告发了偷跑回家的他。可这能怪她吗?她还只是个孩子。影片用人称的变换,交代了女儿的“归来”:从初次见面时的“陆焉识”,到心结冰释后的“爸”。

  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妻子身上:先是“你爸”,后来是“焉识”。类似的转变,还发生在母女之间。因为不能原谅女儿的告发,母女分居两处。过去女儿回家,冯婉瑜总是冷冷地问“什么事?”;终于,为了弥补陆焉识未能给予的父爱,她用“进来!”欢迎搬回来住的女儿。

  “焉识”,焉识?这难道不是影片的最大隐喻?若干年后,“5号接焉识”已成了一个夫妻共同参与的ritual:对丈夫来说,是一次盼望已久的归来;对妻子来说,却是一次又一次近在眼前的错过。而这,正是影片要留给我们咀嚼的人生悲喜。

热门标签: 《归来》观后感 《归来》小说
《电影《归来》观后感7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文章下载

《电影《归来》观后感700字.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